第114章 “鹰眼”折翼,实战的残酷代价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预定的炮火准备时间越来越近。远处山谷中的灯光,仿佛在嘲讽他们的无能。

“怎么办?队长?数据不准,没法引导炮击啊!”副队长急切地低吼,拳头攥得发白。

“这什么破‘鹰眼’!看着挺唬人,摔一下就成瞎子了!”一名年轻队员忍不住低声抱怨,用拳头捶了下地面。

“少说两句!秦工为了这东西熬了多少夜!”另一名队员立刻出声维护,但看着失灵的装备,眼神也同样黯淡。

老猫死死盯着目镜中那片模糊而诱人的目标区域,又看了看手中这台已然“失明”的、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鹰眼”,脸上充满了挣扎、懊恼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没有精确的坐标,盲目召唤炮火,不仅会打草惊蛇,让蓝军警觉,更可能误伤可能存在的友军,或者将宝贵的弹药浪费在空地上。

“该死!!!”他猛地收回目光,狠狠一拳砸在身旁冰冷的岩石上,指关节瞬间渗出血迹。他闭上眼,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决然。

“……报告指挥部……”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利刃’小队任务失败……‘鹰眼’因携行途中意外磕碰受损,光轴偏移……无法提供有效目标坐标。请求……放弃任务,撤离。”

当这份带着硝烟味、泥土味和浓重挫败感的报告,通过唯一还能稳定工作的“蜂鸟”传回红军指挥部时,指挥所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

只有电台的电流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炮火声在空气中回荡。

“目标未摧毁,‘利刃’小队按‘阵亡’处理,撤离战场。”负责战场裁决的参谋低声宣读了结果,声音干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负责装备评估的、原本对“星火”项目抱有期望的军区领导,沉默地将手中关于“鹰眼”的性能报告轻轻放在桌上,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他没有说话,但那无声的失望,比任何批评都更让人窒息。

这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回了“星火”研究所设在前沿的临时指挥点,同时也在一部分参演部队中引起了暗流般的议论。

秦念正在监听“蜂鸟”各个频道的通讯状况,当她清晰地听到“利刃”小队那份充满屈辱的失败报告,原因直指“鹰眼”因磕碰导致光轴偏移时,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难受。

虽然她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任何新装备投入实战都必然伴随着问题的暴露,但当这失败真真切切地通过电波传来,夹杂着侦察兵那压抑的绝望和不甘时,那种混合着强烈自责、深切惋惜和巨大压力的情绪,依旧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心神。她的指甲下意识地掐进了掌心,留下深深的印痕。

她仿佛能透过电波,看到“利刃”小队队员们那布满迷彩却难掩失望的脸庞,能感受到老猫砸下那一拳时的愤怒与无奈,能听到那无声的质问——你们给的装备,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行?

“秦工……”身旁的李文军脸色煞白,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是我们的问题……防护设计,还是没考虑到所有极端情况……”

张海洋更是猛地转过身,一拳砸在帐篷的支柱上,肩膀剧烈地颤抖着,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带着一丝绝望:“都怪我!是我没把缓冲结构做到万无一失!我……我请求处分!”

秦念抬起手,动作有些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制止了他们进一步的自责。她的脸色同样苍白,嘴唇紧抿,但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在最初的震动过后,燃起的是更加清醒和坚定的火焰。

“现在,不是追究具体责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