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突入纵深的部队,精准地占据了一处由天然岩洞和复杂丘陵地貌构成的战术要点,并迅速构筑了防御工事。
更令人棘手的是,他们的电子对抗单位随同步兵一同突入,在占领区域周边布设了密集的、移动式大功率干扰源,形成了一把强烈的“电磁黑伞”。
红军的远程炮火失去了眼睛,前线突击部队的通讯变得断断续续,甚至完全中断。指挥部里,弥漫着绝望的焦灼。指挥官抓着通讯器,喉咙嘶哑:“找到他们!必须把他们的指挥节点挖出来!没有精确坐标,我们的炮火就是浪费弹药!”
监听站内,秦念同样能感受到这份压力。她面前的桌子上,铺满了由前线“蜂鸟”单位通过断续信道艰难传回的、被严重干扰后的信号记录纸带和手写方位记录。耳机里传来的,尽是刺耳的噪音和破碎的音节。
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过——动用“蜂鸟”的主动扫描或大功率发射功能,强行穿透干扰。但这无异于在专业电子战部队面前点亮灯塔,不仅会立刻暴露“蜂鸟”的存在,更会招致毁灭性打击。她立刻否决了这个想法。
她深吸一口气,将【环境适应性推演】能力提升到极致。脑海中,之前记录的“灵雀”系统信号特征、当前蓝军在干扰中为了自身通讯而不得不使用的、相对简化的通讯模式、战场地形数据、电磁环境底噪……无数数据碎片被她疯狂地抓取、排列、组合、推演。
“蓝军的指挥通讯……为了在自身制造的‘电磁黑障’内部保持畅通,其信号必然需要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能会使用相对固定的备用频段,或采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跳频模式……其信号发射的规律性,以及为了覆盖干扰而可能增强的功率,一定会远高于普通作战单元……”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建立在无数假设之上的推论!意味着要在敌人最强的电子防御领域内,捕捉那一丝微妙的、几乎被噪音淹没的规律。
“指挥部!陆营长!”秦念接通了联合频道,语速飞快而清晰,“我有一个高风险的大胆推测!不建议主动扫描暴露。我们可以利用‘蜂鸟’强大的被动接收和定向聚焦能力,手动调整接收频段,尝试重点监听蓝军突入区域几个最可能用于高级指挥的保密频段,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最稳定、发射功率最强、且具有规律性脉冲特征的源点!”
她清晰地道出了风险:“这完全是基于被动信号的分析和推论,成功率无法保证!需要前出小组携带‘蜂鸟’和‘谛听’设备,极度靠近危险区域进行抵近侦听,依靠耳朵和经验分辨信号特征!整个过程,小组将暴露在极大风险之下!”
伏击圈这边,陆野的耳机里同时回响着秦念的分析和远处主战场的爆炸声。他面临两难抉择:立刻收网吃掉“夜鸦”,还是抽调宝贵的预备力量,去支援那个希望渺茫的技术方案?
时间凝固。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着正面战场更大的崩溃风险。
红军指挥官在经历了短暂却仿佛永恒般的沉默后,用嘶哑的声音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批准尝试!‘暗影’分队,陆野,由你酌情抽调人员!秦念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引!前线所有单位,提供火力掩护!”
“明白!”陆野不再犹豫。他选择相信秦念的技术直觉,也相信自己战士的能力。“‘山猫’B组,按秦工方案行动!携带‘谛听’二号和‘蜂鸟’样机,前出至D7区域!A组继续监视,‘夜鸦’若有任何异动,授权立即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