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B组收到!”
两名精锐侦察兵从伏击圈侧翼悄然掠出,背负着沉重的专用设备箱,向着枪炮声最密集的方向潜行而去。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第一次尝试,小组通过加密短波传回信号:“抵达D7边缘,‘蜂鸟’接收到多个不稳定信号源,噪音强烈,无法确认核心节点。”
第二次尝试,小组冒险抵近到几乎能看见蓝军哨兵的距离,操作员戴着耳机,仔细分辨着“蜂鸟”接收到的信号,刚锁定一个疑似具备稳定功率特征的信号源,就遭到覆盖性轻火力试探,被迫转移。
时间分秒流逝,红军防线摇摇欲坠的消息不断传来。
后方的秦念,汗水浸湿了发丝。她面前摆放着信号特征记录本和频率图表,根据小组传回的有限描述,不断在图纸上推演、修正可能的核心频段和信号模式。失败的可能性像巨石压在心口。但她不能停下,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勾勒、计算。
终于,在第三次、最为冒险的抵近中——“山猫”B组渗透到了距离蓝军核心阵地不足五百米的极限距离。
操作员趴在岩石后,屏住呼吸,小心调整着“蜂鸟”的旋钮,耳机紧贴耳朵,过滤着无尽的噪音。突然,一段稳定、强劲、带有明显规律性脉冲基调的信号,从嘈杂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虽然内容仍是加密的未知噪音,但其稳定的功率和独特的节奏感,与周围杂乱的信标截然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发现高强度稳定信号源!坐标XXX,YYY!信号特征持续,脉冲规律,符合指挥枢纽特征!重复,符合指挥枢纽特征!”
几乎同时,策应小组也通过另一台设备传来报告:“辅助确认!坐标XXX,YYY区域,‘谛听’检测到大量指令级信号交换!”
秦念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她双手抓起通讯器,将两组数据进行快速比对、在地图上进行三角定位、与脑海中推演的特征进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