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路线,代码密度低,我们就优化编译器,提升代码效率!内存带宽压力大,我们就设计更高效的内存管理单元!这条路是更难,但每一步,都踩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每一步,都在夯实我们自主创新的根基!”她看向吴思远,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信任与期望,“吴工,你在指令集和编译器领域是专家。
我希望你能带领团队,攻克RISC架构下的编译优化难题。
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为我们走通的这条路,铺上最坚实的‘软件基石’。”
吴思远怔住了。他没想到秦念会如此果断,更没想到她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
他看着秦念眼中那不容置疑的信任和期许,又看了看苏老师那坚定的目光,心中那套固有的“国际标准”壁垒,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他沉默了片刻,脸上的挣扎渐渐化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
“我……明白了。”吴思远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秦工,苏老。既然组织决定了方向,我承认,RISC路线确实更适合我们当前的国情和芯片现状。
我收回之前坚持CISC的意见。编译优化的任务,我吴思远,保证完成!”
他的表态,让会议室内凝滞的气氛为之一松。张海洋咧开大嘴,用力拍了一下大腿:“这就对了嘛!咱有啥家伙使啥劲,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李文军也长舒一口气,看向苏清河和秦念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秦念目光扫过全场:“那么,表决吧。支持以RISC为核心架构,开展‘星河一号’设计的,请举手。”
片刻的安静后,一只只手坚定地举了起来。包括吴思远,他在略微迟疑后,也举起了自己的手。
全票通过!
“好!”秦念眼中闪过一丝锐芒,“架构既定,目标明确!散会后,各小组立刻按照RISC理念,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我要在三天内,看到初步的指令集定义和核心模块框图!”
“是!”众人齐声应道,斗志昂扬。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吴思远走在最后,他来到苏清河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苏老师,谢谢您。您让我看到了,科学探索的真正精神,不在于盲目追随,而在于独立思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苏清河温和地扶起他:“思远啊,你能想通就好。科学无涯,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行。”
秦念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然而,就在她准备离开会议室时,眼角余光瞥见李文军正对着苏老师那本笔记上的一个复杂公式皱眉苦思,嘴里喃喃自语:“这个参数关联……似乎涉及到内存访问的深层优化,如果能解决,或许能大幅提升数据吞吐效率……但这模型好像还不完整?”
秦念脚步一顿。内存访问效率……这将是决定“星河一号”性能的下一个关键瓶颈!而苏老师笔记中未竟的思路,似乎指向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