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穹顶之下,钢铁巨眼睁开!

“章鱼”的渗透行动虽遭重创,但陆野和“织网”的神经并未放松。

根据俘虏的零星口供和持续的电子监测,他们判断,对手的沉默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对方很可能已经意识到常规渗透难以奏效,下一次出手,将是倾尽全力的致命一击。

目标,极可能就是“天眼”本身最脆弱的时候——阵面吊装阶段。

“我们必须抢在敌人前面!”指挥部的决策清晰而果断。

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所有外围哨卡增派双岗,电子对抗分队全天候待命,防范任何形式的干扰和破坏。

在这剑拔弩张、与时间赛跑的氛围下,风啸岭之巅,最后的决战时刻,被迫提前来临。

巨大的雷达阵面构件,如同史前巨兽的骸骨,躺在特制运输平台上。

今天,是“天眼”能否最终成型的生死关头,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全体建设者意志和守护力量的终极考验。

山风咆哮,卷起雪粒抽打在建设者脸上。

气温低至零下三十五度,裸露的金属能粘掉一层皮。

老马搓着通红的双手,仰头望着那需要吊装到数十米高、精准对接的庞然大物,啐了一口:“乖乖,这大家伙,比俺老家那山头还沉!这风……可别给刮成了风筝!”

总指挥张海洋在指挥棚里,手心全是汗。

不仅仅是重量和风,更关键的是精度!阵面单元对接误差要求是毫米级!在狂风低温下,传统方法就是天方夜谭。

“各单元报告情况!”张海洋对着“蜂鸟”电台吼道,声音嘶哑。

“一号吊车就位!但风速超过安全阈值百分之二十!”

“二号吊车同步系统校准完毕,但钢丝绳低温变脆,存在断裂风险!”

“激光基准网监测中……基准点因塔架受风摆动,出现厘米级漂移!”

坏消息接踵而至。指挥棚气氛凝重。几个年轻技术员脸色发白。这怎么装?

就在这时,张海洋的加密频道响了,传来秦念冷静的声音:“海洋,启动‘天擎’系统。将实时数据同步输入‘星河二号’,启动动态补偿模型。信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