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惠文王:车裂商君安旧贵,重用张子破“合纵”!

可巴蜀之地离关中平原太远,而且经常发生水灾,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惠文王派李冰去巴蜀当蜀郡太守,让他治理水患。李冰到了巴蜀后,修了着名的都江堰,这都江堰可不是简单的水利工程,放到现在就是堪比“雅鲁藏布江工程”。它把岷江的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灌溉农田,一部分用来排洪,不仅解决了巴蜀的水患,还让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粮仓。《史记·河渠书》里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意思是有了都江堰,巴蜀地区不管旱涝都能丰收,再也不用担心饥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天府之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了巴蜀这个“粮食基地”,秦国再也不用愁打仗没粮食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巴蜀提供的粮食支撑的——从这个角度说,惠文王当年决定攻占巴蜀,简直是“投资回报率拉满”的神操作。

除了搞水利,惠文王还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他延续了商鞅的“奖励耕织”政策,而且比商鞅更“卷”:不仅给种粮多的百姓免徭役,还专门派官员去田间地头教老百姓种庄稼,推广新的农具和耕种技术。有个叫赵过的农官,发明了一种“三脚耧”(一种播种工具),能一次播三行种子,比以前的人工播种快了三倍。惠文王听说后,立刻下令在全国推广,还赏了赵过十斤黄金——这要是放在现在,就是给技术创新者发“国家科技奖”。

在“整顿吏治”方面,惠文王也有自己的一套。他知道,官员要是贪赃枉法,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所以他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每年都派人去各地考察官员的政绩,要是发现有官员贪污受贿或者不作为,轻则罢官,重则砍头。

有一回,咸阳令(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因为收了商人的贿赂,把本该分给老百姓的土地偷偷给了商人。惠文王知道后,不仅把咸阳令砍了头,还把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分给了受损失的老百姓,并且昭告全国:“以后谁要是敢贪赃枉法,就跟这个咸阳令一个下场!”这一下,全国的官员都吓得不敢乱来,吏治清明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惠文王还特别重视“人才”。他不像有些国君那样,只重用本国人,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你是魏国人、楚国人,还是赵国人,只要有本事,就能在秦国得到重用。除了张仪,他还重用了公孙衍(魏国人)、司马错(秦国人)、樗里疾(秦国王族)等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局面。

其中樗里疾是惠文王的弟弟,这人不仅会打仗,还特别有谋略,被老百姓称为“智囊”。公元前313年,楚国派大军攻打秦国,樗里疾率军迎战,在丹阳大败楚军,还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后来他又率军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的曲沃等地,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惠文王对樗里疾特别信任,不仅封他为“严君”,还让他参与朝政,和张仪一起辅佐自己——这种“重用亲人却不任人唯亲”的做法,在当时的诸侯里可不多见。

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虽然强势,但也遇到过不少“危机”。不过他厉害的地方在于,总能把“烂摊子”变成“加分项”,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能趁机扩大秦国的势力。

最典型的就是“五国伐秦”。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会儿已经从秦国跳槽到了魏国)牵头,联合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五国,组成“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这是秦国第一次面对六国中的五国联合进攻,朝野上下都慌了,有大臣劝惠文王:“要不咱们跟五国议和吧,把之前抢的地盘还给他们,免得他们打进来。”

惠文王却一点不慌,他跟大臣们说:“五国联军看着人多,其实是‘乌合之众’——楚国想抢汉中,赵国想抢河西,魏国想抢上郡,他们各怀鬼胎,根本不可能一条心。咱们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把他们拆散开。”

他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

1. 拉拢燕国和楚国:燕国离秦国最远,本来就不想打仗,惠文王派使者给燕王送了不少金银珠宝,说“只要燕国不派兵,秦国以后就跟燕国友好往来,还能帮燕国对付齐国”。燕王一看有好处,立刻就撤兵了。楚国虽然想抢汉中,但楚怀王怕秦国报复,也不想真的跟秦国拼命,惠文王又派张仪去楚国,说“只要楚国撤兵,秦国就把之前占领的楚国两座城池还给楚国”,楚怀王一听,也撤兵了。

2. 集中兵力打韩赵魏:燕国和楚国撤兵后,五国联军就剩下韩、赵、魏三国。惠文王派樗里疾率军迎战,在修鱼(现在的河南原阳)跟三国联军展开大战。秦军本来就能打,再加上三国联军没了楚国和燕国的支援,士气低落,很快就被秦军打得大败。这一战,秦军斩杀了八万多联军士兵,还俘虏了韩国的大将申差。

3. 趁胜追击:打败三国联军后,惠文王没见好就收,而是派秦军趁胜追击,先后攻占了韩国的浊泽、赵国的观泽等地,把韩国和赵国打得服服帖帖。魏国更是吓得赶紧派使者去咸阳求和,还把魏国的河阳、姑密等地献给了秦国。

就这样,一场看似凶险的“五国伐秦”,不仅没伤到秦国分毫,反而让秦国趁机扩大了地盘,还让六国再也不敢轻易联合起来对付秦国——惠文王这波操作,要是放在现在,绝对能上“危机公关”的热搜,标题就是#看秦惠文王如何把五国伐秦变成秦国秀肌肉现场#。

还有一次危机是“义渠叛乱”。公元前314年,义渠王趁着秦国跟韩国打仗,偷偷派兵攻打秦国的西部边境,抢了秦国不少粮食和牲畜。有大臣劝惠文王:“要不咱们先撤兵回来打义渠吧,免得西边的地盘丢了。”

小主,

惠文王却摇了摇头:“义渠只是小打小闹,要是咱们撤兵回来打义渠,韩国肯定会趁机反扑,到时候咱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先派少量兵力守住西边的边境,等咱们打败了韩国,再回头收拾义渠。”

他派庶长嬴疾率军继续攻打韩国,同时派使者去义渠,说“只要义渠王撤兵,秦国就给义渠送去一千匹好马和一百个美女”。义渠王本来就没打算跟秦国拼命,只是想抢点东西,一看秦国给了这么多好处,立刻就撤兵了。等秦军打败韩国,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后,惠文王立刻派樗里疾率军攻打义渠,不仅抢回了之前被义渠抢走的东西,还攻占了义渠的二十多座城池,让义渠彻底臣服于秦国。

惠文王虽然在朝堂上是个“铁腕君主”,但在家庭生活中,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嬴荡(也就是后来的秦武王),次子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两个儿子性格迥异:嬴荡力大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