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兵不血刃

凛都一战,上京被打的落荒而逃,北境军军心大振,一鼓作气,接连获胜,不到年底,便从凛都打到了浥城,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走了上京军四个月都没走完的路程,从被动防御完全变成了主动出击。

不仅如此,不少守军主动归降,一路走来,北境的兵马不减反增,更有甚者,主动写信给自己相识的其他城的守将,说服他们主动投降。

无他,北境军的伙食和待遇实在太好了,一日四餐,餐餐有米面不说,时不时还会组织打猎改善伙食,最重要的是,没了克扣粮晌的上级,人人都能吃饱,比起为上京效力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竺赫作出承诺,凡战场上牺牲者,不论祖籍何方,北境都会替他养育孩子至可以劳动,赡养老人到去世。

可以说只要不当逃兵,北境会负责一切身后事宜。

这样的待遇,即便是大胤国力最强盛之时,都不敢承诺的。

竺赫召集众将在营帐中商议如何夺下浥城。

浥城与泗城中隔了一条河,如今的北境军大多是从西边对抗胡人的战场上调过来的,不擅水战。

竺赫打算趁着严冬水面冰层厚,夺下浥城后直取泗城。

“我有一技,可以兵不血刃夺回浥城。”言乘嚼着糖,含糊不清道:“浥城本就是北境领地,城中百姓不愿屈服上京统治,发起过几次反抗,咱们可以想办法往城里送信,让百姓趁夜打开城门,我们打他个出其不备!“

“我不赞同。”红渔道:“浥城百姓未不满上京统治是真,但他们仍处于上京控制之下,这样做,无异于让他们去送死。”

还有一个原因她没说,浥城大战时,不少男丁主动充军,大战结束后,浥城只剩下一群老弱病残妇孺,生活本就艰难,她如何忍心再让这群人去为了不确定的结果拼命?

“大义面前,人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纵使为了大义,也不该让本就承受失去至亲之痛的人,再尝一遍痛苦。”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竺赫摆摆手,对着言乘叹了口气:“红渔说的对,浥城百姓不该因我们再次遭受痛苦。”

智取不下,只能强攻,然浥城本就易守难攻,当初若不是出了叛徒,浥城怎会轻易被上京拿下?

“命斥候探路,其余人整理军备,准备强攻。”

竺赫刚说完,一个老将立刻开口:“主上不可,浥城易守难攻,若要强行开战,只怕伤亡惨重,于攻打泗城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