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了一些偏向宗室或对何进专权不满的官员的低声附和。

何进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刚要发作。

刘辩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尚带稚气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并不洪亮,却异常清晰:

“刘宗正之言,老成谋国,朕心甚慰。”

一句话,先肯定了刘艾的出发点,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稍缓。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然,皇祖母之事,朕心甚痛。朕虽年幼,亦知祖宗法度不可废,嫡长之序不可乱!”

“朕,乃先帝嫡长子,母后正位中宫,朕之继位,名正言顺,此乃天地祖宗之意,朝野共识!

蹇硕逆贼,竟敢勾结宫闱,妄图行废立之事,此非仅谋害朕躬,更是践踏祖制,动摇国本!其罪滔天,万死难赎!”

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尤其是在那些刚才附和刘艾的官员脸上停留了片刻:“至于董太后与协皇子,朕相信,皇祖母或是一时受奸人蒙蔽,协皇子年幼,更与此无涉。

朕已下令,蹇硕即刻处死,其党羽严查不贷!而董太后与协皇子,暂且于永乐宫静思己过,非诏不得出,一应用度,仍按旧例,不得怠慢。

朕如此处置,非为姑息,实为顾全皇家体面,彰显朝廷宽仁,亦是告诫天下,朕虽年幼,亦知孝悌,但于国法祖制,绝无妥协之余地!”

一番话,掷地有声!

先是高举“嫡长”大旗,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钉死,占据道德和法理的制高点,让任何质疑刘辩帝位的人都先天理亏。

然后将蹇硕的罪行定性为“践踏祖制,动摇国本”,无限拔高,使得严惩蹇硕变得理所应当。

最后对董太后和刘协的处理,又显得“宽仁”而“有度”,既控制了威胁,又堵住了悠悠众口,彰显了新君的“仁孝”和“气度”。

殿内一片寂静。

许多大臣都惊讶地看着龙椅上的少年天子。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软硬兼施,完全不像是一个十四岁少年能说出来的!

尤其是对“嫡长”之论的强调,直接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让那些原本可能想借刘协做点文章的人,一时语塞。

何进张了张嘴,本来想强调严惩董太后,但发现小皇帝的话似乎更周全,更漂亮,而且也没放松控制,便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何太后在帘后听着,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

袁绍低着头,目光闪烁不定,心中的惊讶更甚。这位少帝,似乎和传闻中那个怯懦的皇子辩,截然不同了。

刘艾等宗室和老臣,闻言也暗自点头,觉得这少年天子处事有章法,既维护了祖制,又保全了皇室颜面,挑不出什么毛病。

“陛下圣明!”片刻后,以何进为首,大批官员纷纷躬身附和。

“陛下圣明!”之声回荡在嘉德殿中。

刘辩轻轻吁了口气,手心全是汗。这第一关,总算在朝堂上顶过去了。他借着“嫡长”论,暂时压住了可能出现的异议,初步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

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下面的何进、袁绍,还有那些心思各异的臣子,都在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