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陈宫议治政

收入主要来自田租、算赋、口赋、盐铁专卖、以及一些杂税。

支出则包括官员俸禄、军费、皇室用度、水利工程、赈灾等。

“去岁各地动荡,加之董卓之乱,司隶、凉州、并州部分地区赋税征收不及往年半数。

而支出,仅军费一项,因整编北军、赏赐吕布所部、加固城防等,就已远超预算。

如今国库存粮、存钱,据大司农估算,若再无开源节流之策,恐难以支撑到明年夏收。若期间再有战事或大规模灾荒……”刘辩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粮,什么雄心壮志都是空谈。

陈宫叹了口气,神色凝重:“陛下明察。此正是臣近日寝食难安之缘由。

治国之道,首在足食足兵。无食则民乱,无兵则国危。如今兵事稍定,然这‘食’之一字,已是迫在眉睫。”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东汉疆域图前,手指划过司隶地区:“陛下请看,司隶本为天下膏腴之地,尤以河南、河内、河东三郡为最。

然经黄巾之乱、宦官之祸、乃至近日兵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小主,

豪强地主趁机兼并,隐匿人口,逃避赋税。此乃国库空虚之一大根源。”

刘辩走到他身边,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洛阳周边区域,沉声道:“先生可有良策?”

陈宫沉吟片刻,道:“陛下,当务之急,需双管齐下。其一,为‘节流’。臣建议,首先从宫中用度开始削减。”

他看向刘辩,语气诚恳:“陛下登基以来,已较为俭朴,然宫中历年积弊,用度依旧浩繁。

可请旨太后,削减部分不必要的开支,停建非紧急宫苑工程,以为天下表率。”

刘辩毫不犹豫地点头:“可!朕稍后便去与母后商议。不仅宫中,百官俸禄虽不可轻动,但诸如车马、宴饮、仪仗等用度,亦可酌情削减。

此事,朕会与卢师商议,争取得到老臣们的支持。”

陈宫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继续道:“其二,亦是根本,在于‘开源’。而开源之基,在于民,在于田亩。”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欲要钱粮,必先安民。欲要安民,必先使其有田可耕,有食可饱,安居而后乐业。故臣首重之策,便是‘劝课农桑,安辑流民’。”

“具体该如何做?”刘辩追问。

“其一,请陛下下诏,明确减免司隶地区,尤其是洛阳周边遭兵灾影响郡县今明两年的田租与算赋。此举可迅速安抚民心,使流亡之民愿意回归故土。”

“其二,由朝廷出面,组织流民,以工代赈,修复因战乱损毁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此举既可恢复生产基础,又能暂时安置流民,避免其沦为流寇。”

“其三,严格核查各地田亩户籍,尤其是豪强地主隐匿之田与人口。此事牵涉甚广,阻力极大,需循序渐进,可先以洛阳周边为试点,由朝廷派遣干员,会同地方官吏,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

将隐匿之田收归国有,或分配给无地少地之民耕种,朝廷收取租税。此乃长久之计,亦是抑制豪强、增加国库之根本。”

陈宫的声音不高,但每一条都切中时弊。刘辩听得连连点头,这些措施,很多都与他来自后世的某些认知不谋而合,只是陈宫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更具体的办法。

“先生所言,深得朕心!”刘辩赞道,“只是这核查田亩、抑制豪强,恐非易事。如今朝中……”

他没有说下去,但目光瞥向了窗外,意指袁绍等世家大族代表的势力。这些家族本身往往就是最大的土地兼并者。

陈宫坦然道:“陛下所虑极是。此事确会触动诸多利益,必然招致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