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陈宫议治政

故而,初期需谨慎,可选择依附董卓或其他罪名已显的官员、豪强作为突破口,将其田产抄没,分予百姓。

既可杀鸡儆猴,又可实际增加朝廷掌控的田亩。

同时,大力提拔任用如王韧那般熟悉律法、不畏豪强的寒门官吏,充实到相关职位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盐铁专卖,亦需大力整顿。此前多为官营民营混杂,其中漏洞百出,贪腐盛行。

臣建议,设立专门的盐铁都尉,将主要产盐区、铁矿区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统一生产、运输、销售,严查私盐私铁。此举若能成功,每年可为国库增添巨额收入。”

刘辩在署衙内踱步,仔细消化着陈宫的每一项建议。

削减用度、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核查田亩、整顿盐铁……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若能顺利推行,确实能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危机,稳固统治基础。但其中的难度,他也一清二楚。

“此举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啊。”刘辩停下脚步,感叹道。

“陛下圣明。”陈宫肃然道,“治国本就是逆水行舟。

然唯有渡过此难关,陛下方能真正掌握天下钱粮,届时,无论是对内削平不服,还是对外扫灭董卓等巨寇,才有坚实的根基。

否则,空有雄兵猛将,亦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刘辩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朕明白了。再难,也要做!便依先生之策,我们先从能做的开始。

减免赋税、以工代赈、整顿盐铁,这几项,先生可立即着手草拟详细章程,朕会在下次朝会上提出。

至于核查田亩……先做准备,物色人选,待时机成熟,再行推动。”

“臣,领旨!”陈宫躬身应道,他知道,皇帝这是选择了最稳妥也最有可能取得初期成效的路径。

就在这时,一名小黄门悄无声息地进入署衙,在刘辩耳边低语了几句。刘辩眼神微动,挥退了小黄门。

“公台,‘那边’有消息传来。”刘辩压低声音,

“王韧梳理旧卷宗,发现袁绍之弟袁术,在任职后将军、离开洛阳前,其门下有多笔来源不明的大额钱财往来,似乎与南阳的几家大商户有关。

而赵五的人也探听到,近日确有南阳口音的商人在洛阳活动,与袁绍府上的人有所接触。

阿枭阿隼监视的那处城北宅院,里面的人身份尚未完全查明,但已确认有西凉口音者出入。”

陈宫眼中精光一闪:“南阳……袁术……西凉口音……陛下,看来这潭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浑。

袁本初与其弟,恐怕并非全然断了联系。而董卓的触角,或许也早已伸进了洛阳。”

刘辩冷笑一声:“意料之中。让他们继续查,盯紧那处宅院和南阳商人,务必找到确凿证据。

朕倒要看看,这位四世三公的袁本初,私下里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洛阳城连绵的屋舍和远处隐约的邙山轮廓。

西线战云密布,朝内暗流涌动,国库空虚告急……这重重困难,如同泰山压顶。

但他心中那股来自后世的执念和如今身为帝王的尊严,却不允许他退缩。

“就让我们,先从这钱粮民生开始,一步步将这倾颓的天下,重新扶正吧。”年轻天子的声音,在堆满文书的尚书令署内,清晰地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