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中山无极甄氏

洛阳的秋意渐深,宫墙内的梧桐开始大片地飘落黄叶,但在嘉德殿内,却感受不到半分萧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息,那是权力中枢全力运转时特有的氛围。

批阅不完的奏疏,商议不尽的国策,以及隐藏在平静水面下,时刻可能爆发的暗流。

赵云被授职骑都尉后,在吕布的翊军大营中安顿下来,以其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性格、出类拔萃的武艺以及对普通士卒发自内心的体恤,迅速赢得了张辽和高顺等同僚的尊重和麾下兵卒的信赖。

他仿佛天生就属于军营,那杆长枪在手时锐不可当,放下武器与兵士交谈时又温和可亲。

这颗被刘辩以“先知”之手悄然拨入棋盘的棋子,正循着既定的轨迹,开始在这乱世的军中散发出温润而坚定的光芒。

刘辩对此深感欣慰,但并未过多干预。

他知道,对于赵云这类璞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舞台,远比时时刻刻的关注更能助其成长。

他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那些足以影响国本的大事上。

御案之上,奏书堆积如山。

荀彧主导的清查司隶地区田亩、核定户口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的章程、人员选派、区域划分等初步方案已经呈报上来。

刘辩仔细翻阅着,朱笔不时批注。

他知道,这事关“均田令”能否真正推行,更是打击地方豪强、将人口和资源重新纳入朝廷掌控的关键一步,触动的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其下暗流汹涌,阻力可想而知。

荀彧在奏疏中条分缕析,思路清晰,但也谨慎地提及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来自洛阳及周边几个大姓的潜在反弹。

“文若做事,果然稳妥。”刘辩放下这份奏疏,心中暗道,“只是这刀子下去,必然会见血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朝堂之上,乃至地方州县,因此事而引发的激烈争斗。

另一份是陈宫呈送的关于内部肃清行动的初步报告。

没有具体的名单,只有大致的方略和监控的重点方向。

目标直指那些与渤海袁绍暗通款曲、或在西郊大捷后依旧首鼠两端、散布流言的洛阳豪强与中低级官员。

王韧的密探网络如同无形的蛛网,正悄无声息地收集着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便会雷霆一击。

这份报告语气冷峻,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而来自郭嘉那边的,则是一些看似零散、却充满奇思妙想的策论摘要。

有针对西凉董卓、韩遂、马腾的进一步离间细节,有如何利用小股精锐疲扰渑池敌军的战术构想,甚至还有如何利用商业手段,从经济上 削弱南阳袁术实力的初步建议。

郭嘉的思路天马行空,往往在常人忽略的细节处着手,狠辣而有效。

刘辩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将这些关乎战略的文书暂且放下,拿起下一份来自地方郡县的例行奏报。

这些奏疏大多内容枯燥,无非是汇报民生、治安、税收等情况,但他依旧看得仔细,这是他了解这个帝国真实面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