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思维极其缜密,逻辑清晰,往往能从寻常之处发掘出不寻常的见解,让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台下五十名学子,无一不被深深吸引。
无论是才学过人的如孙清浩,博闻强识如陈耀祖,沉稳敏锐如赵廷霄,还是矜持挑剔如姚宗胜,此刻全都睁大了眼睛,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字。
他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与兴奋的光芒,如同干旱的禾苗逢遇甘霖,尽情地吸收着这丰沛的知识雨露。
许昌盛的声音不高,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所有人的心神都牢牢抓住。
学堂内只有他清朗平和的声音在回荡,以及学子们偶尔因为领悟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这第一堂课,许教习便以其渊博的学识、深邃的见解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彻底折服了这群天之骄子。
让他们真切地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大家,什么是鸿儒书院深厚的底蕴。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
室内,书香弥漫,思想碰撞的火花无声地绽放。
许昌盛教习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直到他宣布“今日便到此为止”,身影消失在门口许久。
学堂内的众学子仍有些怔忡,沉浸在方才那浩瀚精妙的经义阐释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学子喃喃低语,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如此高水平的讲授,若不好好听讲、用心钻研,简直是暴殄天物,辜负了这难得的机缘。
一股无声的紧迫感和求知欲在学子间弥漫开来。
这时,大家也陆续注意到一个细节。
方才课堂之上,当绝大多数人都凝神静听,至多偶尔在书页空白处匆忙记下一两个字提示时,却有三人手上的动作几乎未曾停过。
尤其是坐在前排的陈耀祖,以及稍后位置的姚宗胜和赵廷霄。
他们低着头,手中握着一截奇怪的、细细的黑色“树枝”,在一叠订好的白纸上飞快地移动,发出轻微而连续的“沙沙”声。
这声音在极度安静的课堂里略显突兀,曾引得邻近的学子微微侧目,甚至有些许被打扰的不悦。
午间散学后,一位坐在姚宗胜旁边的学子按捺不住好奇,凑过头去问道:
“姚兄,方才课上你们一直在写画什么?可是有何不妥?”
小主,
姚宗胜扬了扬眉,并未遮掩,直接将手中的册子递过去些许。
那学子定睛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那白纸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地写满了字迹,用的正是那种黑色“树枝”所书,墨色均匀,干得极快。
上面不仅记录了许教习讲授的核心要点,还将引用的经典篇章、关键辨析、乃至他个人提出的几个精辟设问,都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地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