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世民:“……我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
自从武则天一事出来,他就频频在想,若他早年解决了李元吉,他跟大哥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若是没有玄武门,也不会有后来的频繁政变。
前几代君主,居然都历经多次政变,一再跌破下限,真尼玛离谱。
李建成:“……嘴上说得好听,下手可利索的很。”
目标清晰明确,直接把太子射杀了,现在才觉得玄武门之变影响不好?
李承乾要谋反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后悔?
武则天篡位成功才说后悔,有毛用?
{要在无形之中让你与亲信利益绑定,毕竟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谁都跑不了。
保持现状,你的亲信充其量只是将军,但如果你决定篡位,那弟兄们都能光宗耀祖当元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立军功,就能有机会篡位,那这个军功要立多大呢?
其实军功只是一方面,南北朝有非常多并没有立很大功的人篡位。
比如桓玄,他只是平定了荆州之乱,就回来黄袍加身。
这里边除了他爹留给他的威望,和他本身的军功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把亲兵带进了皇城。
是的,如果你有机会把亲兵带进皇城,这会让你的篡位成功率,呈指数型增加。
其次,功劳只是基础,他还需要配合别的步骤。
一般来说,你在朝中先天根基越弱,那你需要立的军功就越大。
比如曹阿瞒统一北方,刘寄奴光复两京。}
各朝代皇帝:“……把亲兵带进皇城,请参考李世民、朱棣。”
这俩人,居然每一条都能精准踩在篡位标准上……
只能说,有些人成功,不无道理。
不过,既然现在都知道了,其他朝代的各个皇帝都要防范起来。
武将们:“……丸辣,不知怎的,他们居然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宋朝之前的武将们还敢想一想,但宋朝之后的武将们,觉得太难活了。
首先,像大宋和大明这些皇帝,不管再怎么叛逆,再如何有能力,总归在宫里,再能折腾,也比不过朱祁镇。
其次,还是重文轻武。
朱元璋就不用说了,把武将功臣杀了,朱祁镇又送了一波,后来大明就多是文人带兵,如后期的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其他权臣:“……曹操已经给他们篡位提供了最好的模板。”
只要控制了皇帝,还怕掌握不了禁军,或者是将亲兵带入皇城吗?
能当上权臣的,背后都有世家的支持,手下人也是有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