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李隆基:我就开了个城门

赵匡胤:“……中央禁军归他管,真的很难不心动。”

周世宗死后,小皇帝才七岁,正是“主少国疑”、人心浮动的时候。

再说,他也不能不顾兄弟和民众希望天下统一的心愿。

“哥,大清要完了,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曾国荃真是嘴都说干了,曾国藩还是固执地做大清忠臣。

这个大清腐败不堪,民不聊生,咸丰刚死,同治小皇帝让慈禧把持,他们该反了。

“我如何能做此等不忠不义之人?”

天幕现在说的这些篡位者,可都钉在历史上,这是抹不去的污点。

“大清哪点值得我们效力,你别忘了,我们是汉人,忠于谁,都不该忠于大清……”

如今太平天国运动在天幕的加持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已经不是他们三十万湘军能够镇压的。

天下反清才是主流,他们若还为大清效命,才是真正的遗臭万年。

曾国藩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摇头拒绝。

反清又如何,大清倒了,他也当不上皇帝,全天下人都会站起来革命……

【刘裕太可怕了,桓玄都以为成功了,结果刘裕玩个大的,一千七百人起兵干翻桓玄。

整个南朝谁能比得过刘寄奴,桓玄弱是对手太强。

朱棣:打下京城就好了

李隆基:我就是开了个城门……而已。

司马昭:我的军功就是灭了蜀国。

曹操为什么每次打仗都亲征?

因为曹操行军快,说曹操,曹操到!】

临终前的桓玄:“……这他么还是人吗?”

他至今不敢相信,刘裕是怎么凭1700余人直取建康的。

从称帝到兵败逃亡,也就仅仅经历了短短八十天,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天命不在他。

明明,在世家大族里最有希望篡位成功的,就是他与父亲二人,却冒出了个刘裕。

刘裕:“……你看,又急。”

桓玄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太急了,而他爹又相反,太慢了。

桓温在简文帝去世后,才准备篡位,谁知,刚回建康就病逝了。

桓玄没有父亲的余荫,硬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

桓玄在还没有搞定其他门阀士族之前,就急于称帝,还直接清洗北府兵高层,失去军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