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铁血铸边关,三年砺青锋

证道红尘 扣字白桃 2570 字 11天前

小主,

他本是边军中赫赫有名的神射手,天生眼力过人,臂力惊人,对气机流动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感知。在目睹了内家高手以真气附加于兵器能极大增强威力后,他陷入了思考:箭,是否也能如此?

这个念头让他兴奋不已。他开始主动接近军中的内家高手,尤其是那些以指力、掌风见长的武者,不耻下问,请教真气外放、凝练的法门。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内力运转与弓弦发力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体系,如何将凝练的真气稳定地附加在高速飞行的箭矢上,并保持其形态与威力,是最大的难题。

他几乎将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到了练习中。一次次开弓,一次次尝试引导内力,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手指被弓弦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的皮,体内经脉也因真气的反复试验而隐隐作痛。但他从未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苦练,他终于创出了独属于自己的 “贯气箭术” 。开弓之时,他能将自身内力高度压缩,如同给箭矢镀上一层无形的锋刃。这种箭,不仅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穿透力更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一次激烈的攻防战中,北莽投入了数名萨满,在后方不断施展巫术,强化不死士兵,并干扰守军心神。这些萨满被重重保护,位于普通弓弩的极限射程之外,守军一时奈何不得。

就在此时,云飞扬登上了最高的望楼。他深吸一口气,体内内力奔涌,缓缓拉开了他那张特制的铁胎弓。弓如满月,气贯箭矢。他眼神锐利如鹰,瞬间锁定了一名正在挥舞骨杖的萨满,以及其身前呈一条直线的三名不死士兵。

“嗖——!”

箭矢离弦,发出刺耳的尖啸,速度远超寻常箭矢,在空中划出一道近乎笔直的白线。

“噗!噗!噗!”

箭矢如同热刀切入牛油,接连贯穿了三名不死士兵覆盖着骨甲的头颅,去势不减,在那名萨满惊愕抬头的瞬间,精准地没入了他的眉心!

一箭,四杀!其中还包括一名关键的萨满!

那一小片区域的北莽攻势顿时一滞。城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穿云箭”云飞扬,一战扬名!

岳天与云飞扬的成功,如同两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在顾云帆、岳千擎等大宗师的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下,边军高层开始系统性地总结和推广这种“军武结合”的经验。

不再仅仅是依靠个人魅力的临时配合,而是形成了初步的规范和战术原则。军中选拔出有一定武学根基或天赋的士卒,与自愿参与的武林人士进行混编训练。训练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各自为战,而是强调“武者为锋,军阵为翼”——由武功高强者担任突击尖刀,普通军士则以严谨阵型提供掩护、策应和区域控制;“气机相连,合力破甲”——内家高手可以短暂将内力借予身旁力士,助其劈开重甲,或者由多人气机相连,共同应对强大的个体敌人。

一套名为 《合击要略》 的简易手册被下发到各级军官手中,里面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多种基础配合阵型与应对不同敌人的战术。虽然初创难免粗糙,但这种系统性的尝试,极大地提升了拒北关中下层防线在面对北莽精锐和不死军团时的韧性与反击能力,使得守军的整体防御体系更加立体和灵活。

战争的磨砺,不仅催生了新的战术,也促使武道本身发生着适应性的变革。这一点,在玄同道长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