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边关庆功宴,京师起微澜

证道红尘 扣字白桃 3499 字 11天前

· 商行万里路,物资援北疆 —— 苏云袖 江南商会领袖

评语:三载不辍,冒险输送粮草军械,更带来‘琉璃火’、‘金刚弩’等利器,功在后勤,利在千秋。

· 暗影索敌命,妙手补天缺 —— 唐影 唐门宗师

评语:暗器无双,专攻萨满与敌军节点,于无声处建奇功。

· 后勤定军心,御蛮稳后方 —— 朱不辞 御蛮关后勤总管 镇南王世子

评语:坐镇御蛮关,统筹调度,保障粮道不绝,为前线稳固之基石。

· 忠魂永铸 追授—— 张擎宇 拒北关前任主帅

评语:血染拒北铸军魂 ,英雄决死补天缺。 将军血染边关,忠魂永耀山河!

还有之前为探明长生天隐秘,牺牲于北莽王都的少林枯禅大师,丐帮帮主石破天,霹雳堂堂主雷动,长河剑派沐清风,昆仑道不足道和天机门门主玄玑先生等中原英魂,他们都为此战付出一切!

另,此战之胜,亦赖无数无名士卒浴血奋战,赖大晋百姓箪食壶浆。英魂已逝,精神长存。万知楼谨以此录,告慰英灵,昭示天下:大晋不可轻,边关不可破!”

万知楼的评语,以其绝对的权威性和详实性,迅速将北疆大捷和英雄们的名字传遍天下。拒北关,林青阳,顾云帆……这些名字,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大晋街头巷议的焦点,引无数人敬仰、传颂。国战胜利的消息,伴随着英雄们的史诗,如同最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大晋上空三年的阴霾。

...

消息确认,天下传颂。边军统帅,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在巨大的喜悦与感伤交织中,老泪纵横,随即下达了命令:“开仓!取酒!今夜我拒北关,不醉不归!”

当夜幕降临,拒北关内燃起了无数的篝火,熊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照着一张张劫后余生、情绪复杂的脸庞。盛大的庆功宴在关内最大的校场上举行,酒肉的香气驱散了常年不散的血腥味,欢声笑语第一次压过了战争的余音。

校场中央,最大的那堆篝火旁,坐着此战的核心人物。

林青阳和沈孤雁自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不断有将士、江湖豪客前来敬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林青阳来者不拒,酒到杯干,他俊朗的脸上带着笑意,眼神却不时掠过跳跃的火焰,显得有些深邃。沈孤雁安静地坐在他身旁,偶尔浅酌一口,大部分时间只是为他添酒,或是与相熟的女眷低声交谈。她的目光时常落在林青阳身上,带着温柔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只有他们彼此知道,那场与半步天人的对决,那桃花枝的惊天异变,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烙印,远非一场庆功宴可以抹平。他们举杯时,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那个率领亲卫营决死冲锋、最终血染城墙的老将军——张擎宇。

顾云帆与岳千擎等大宗师、将领坐在主位,推杯换盏间,谈论的却不尽是风月。

“万知楼评语中肯。”顾云帆轻抚酒杯,目光清明,“察提·帖木儿与孛儿只斤·乌维并立,看似稳固,实则隐患已生。草原权力,从无二主共享长久之理。”

岳千擎哈哈一笑,声若洪钟:“管他谁当大汗,只要他们怕了咱这拒北关的刀剑,便不敢轻易南顾!万知楼说俺老岳是‘边军脊梁’,这话俺爱听!来,顾先生,喝酒!敬我边关铁壁!”话虽如此,他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份对未来的审慎。

角落里,杜康年坐在特制的轮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毛毯。他苍老了许多,气息微弱,但眼神不再浑浊,反而有一种看透世事的平静。一名丐帮弟子小心翼翼地为他端来一碗温好的药酒。杜康年没有喝,只是颤巍巍地端起,对着北方,缓缓倾洒在地上。浑浊的泪水顺着他深刻的皱纹滑落,他低声呢喃,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石小子……万知楼也记得你呢……阿里不哥……下去了。师叔没用,没能亲手宰了那装神弄鬼的兀突革,但……咱们赢了,关,守住了……”他闭上眼,任由泪水流淌,仿佛在与那远在天国的师侄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万知楼那句“义胆照乾坤”,他当得起。

岳天和云飞扬早已和锐士营的弟兄们打成一片。酒碗碰撞声、粗豪的笑骂声、吹嘘各自战绩的声音此起彼伏。

“老云!听见没!万知楼说你是‘穿云箭惊神’!哈哈,以后你得请客!”岳天搂着云飞扬的脖子,喷着酒气道,他自己那“破军刀锋锐”的评语也让他与有荣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云飞扬脸上也带着难得的放松笑容,反击道:“你那‘军武开新篇’也不赖!以后这练兵之法,可得靠你岳将军了!” 万知楼的认可,无疑是对他们这三年浴血创新最大的肯定。

玄同道长与唐影坐在稍远些的地方,安静地小酌。玄同看着眼前喧闹的景象,捋着长须,眼中流露出欣慰与感慨。万知楼“道剑守孤城,简化护苍生”的评语,让他深感慰藉。唐影则依旧沉默,只是偶尔与玄同碰一下杯,“暗影索敌命”的评价,于他而言,已是足够。

苏云袖穿梭于各席之间,巧笑嫣然,与各路豪杰应酬自如。万知楼“商行万里路,物资援北疆”的评语,让她这些年的奔波与风险都有了意义。她甚至在宴席间,已经开始与几位将领低声商议起关隘重建的具体物资清单了。

就在宴会气氛最热烈之时,关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守军盘问的呼喝。不一会儿,一个风尘仆仆、却难掩激动的声音高声叫道:“林兄弟!沈姑娘!顾先生!岳兄!我朱不辞来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不辞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这三年的军旅生活,将他身上那股世子的贵气洗去不少,同时又为他增添了一股军人的肃杀和江湖客的豪气。此时他一身尘土,眼圈发黑,显然是日夜兼程赶来,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朱兄!”林青阳和沈孤雁惊喜地站起身。

“好你个朱不辞!御蛮关的庆功酒不够你喝,跑我们这儿打秋风来了?万知楼可是点名夸了你‘后勤定军心’呢!”岳千擎大笑着招呼。

朱不辞先是对着主位的诸位前辈和将军躬身行礼,随即冲到林青阳这一桌,抓起一坛未开封的酒,拍开泥封,仰头就灌了一大口,哈着酒气道:“痛快!他娘的,在御蛮关天天算粮草、核军械,耳朵里听的尽是算盘珠子响,憋死老子了!听说北蛮子服软了,万知楼还把本世子也写进去了,我把手头事情一交代,骑上马就跑来了!这顿酒,说什么也得跟你们一起喝!”

他用力拍了拍林青阳的肩膀,又对沈孤雁抱拳示意,眼中满是真挚的激动:“林兄弟,沈姑娘,万知楼的评语我都看到了!‘青阳耀北原,一剑破长生’,‘秋水映孤雁,双剑守危城’!写得好!当得起!我在后面,听着前方的战报,又是担心,又是提气!这杯酒,我敬你们,敬所有死守边关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