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后,朝廷诏书抵达。
陈墨正在新晒池旁查看风车运转,忽闻马蹄急响。一骑飞至,递上黄绢诏令。他展开,只见“盐铁功臣”四字赫然在目,下书嘉奖令:陈氏盐场税入列“特等”,准设巡盐队,持令箭稽查私贩,三年内免税两成。
身后,楚红袖悄然上前,目光落在金匾背面。她指尖抚过木纹,忽觉异样,细看之下,竟有极细刻痕,排列成组。她取出随身刻刀,轻轻刮去表面漆层,露出一串短长交错的划痕。
她凝神辨认,低声念出:“源在西北。”
陈墨未回头,只问:“可识得此码?”
“似曾演练过。”她答,“柳如烟教的,说是将来可用音节传令,长短为序。”
“那就记下。”他道,“派人去查,西北何处产盐,可与我场水质相近。”
楚红袖领命而去。
当夜,陈墨召胡万三、苏婉娘、柳如烟、慕容雪于密室议事。
“盐场已成网,”他开口,“但网眼尚疏。胡掌柜,南洋航线可否增船?我要盐入琉球、安南,换铜铁回运。”
胡万三点头:“船可增,但需护航。倭寇未清,单船难行。”
“我可调二十骑沿江护送至出海口。”慕容雪道,“骑兵换轻甲,配短弩,日行百里。”
“不够。”陈墨摇头,“我要的是船队自保之力。楚红袖,风车绞盘可改作船用?”
“若缩小轴心,改竹为铁木复合,或可驱动桨轮。”她答,“但需试造。”
“那就试。”他提笔写下批令,“拨五百两,建 prototype。”
苏婉娘忽然开口:“泉州有波斯商人询盐中镁质用途,我已记下,但恐外邦觊觎提纯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避。”陈墨道,“可售粗盐,不售精盐。技术只出庐州,他地只许分销。”
柳如烟补充:“记账娘子已报,七铺出现异常采购,单日购盐超百担,疑似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