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余孽反扑,合作社危机

“慕容雪。”

慕容雪立于院中,连弩已上弦。

“带五十人,夜袭破庙。楚红袖随行,带齿轮水车。”

子时,队伍抵达破庙。庙门半塌,内无灯火。慕容雪挥手,十人散开包抄后路。楚红袖将齿轮水车嵌入庙后干涸的引水渠,启动机关。湖水顺着陶管倒流,涌入庙基暗槽。

水声渐响,庙内忽有脚步移动。楚红袖再转齿轮,水量加大。片刻后,地面渗水,几块石板松动。一人从地窖跃出,手持弯刀,被埋伏的士兵扑倒。另两人欲从后窗逃窜,慕容雪抬手,两矢连发,皆中膝弯。

地窖内搜出木箱五只,内藏弯刀二十柄、火油桶六只、引火棉若干。最底层压着一叠密信残片,字迹潦草:“……待春耕时焚田三万亩,断其根基,乱其民心……”

陈墨次日清晨亲至地窖查验。残信用烧焦的边角纸书写,墨迹被水浸过,但仍可辨识。他取出青铜腰牌,将残片与此前缴获的陶管密信对照,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是李玄策死前亲笔签发的最后一道令。”他合上腰牌,“他们没死心。”

当天午后,陈墨召集苏婉娘、柳如烟、楚红袖于密档室。墙上换回《坤舆万国全图》,但边缘已贴上新标注的警戒区。

“护庄队现有三百人,要监管千余名灾民,已力不从心。”他说。

楚红袖道:“琵琶弦陷阱可扩至灾民区外围,但需专人值守监听竹丝震动。”

“设三级警戒。”陈墨下令,“柳如烟,你选十名女探,以救济登记为名,逐户核查身份。凡有疑点者,标红;曾属士族家仆者,标黄;无异常者,标绿。”

柳如烟领命。三日后,女探陆续回报。九百六十三户登记完毕,其中七十四人标黄,十一人标红。一名女探在东区第七窝棚核查时,发现一孩童颈间铜锁,纹样为双龙缠枝,锁背刻有“李”字小印。

“这锁……”女探递上,“像是李氏嫡支幼子的佩物。”

柳如烟接过细看。锁面磨损严重,但纹路清晰,与她早年在教坊司见过的李玄策幼时佩物完全一致。

小主,

“孩子多大?”

“六岁,说是战乱中与父母失散,被一老妇带入灾民群。”

“老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