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没有派兵围剿。他命信鸽投下一纸文书,墨迹未干:“试射者,自毁。”
洞中人未退。
当夜,第一门炮点火。火药引燃瞬间,炮体内部发出一声闷响,紧接着炮管从中炸裂,碎片横飞。第二门尚未点火,火药仓受震波波及,连锁引爆。整座山洞轰然塌陷,烟尘冲天而起。
次日清晨,勘察队进入废墟。三门炮皆毁,其中一门的炮尾零件被炸得扭曲,内侧微雕徽记清晰可见,药囊破裂,紫烟仍萦绕未散。
陈墨下令:“把残骸运回巢湖,立碑示众。”
石碑很快立在基地外沿,正面刻着八个大字:“盗技者,形神俱灭。”碑下堆着烧焦的炮管与断裂的炮架,紫烟偶尔从缝隙中渗出,随风飘散。
消息传开,各道诸侯震动。
两淮境内,一支私军不信邪,私下组装了一门炮。他们拆了三门缴获火炮,拼出一台,未签契约,也未缴银。试射当日,炮弹刚入膛,击发机构突然卡死,火药自燃,炮口炸裂,当场炸死七人,伤十余。
另一支队伍更惨。他们用的是旧式火药,颗粒不均,炮膛压力失控。炮弹未出膛,火药仓先爆,整座炮台被掀翻,连带营房起火。
半月内,连出三起事故。伤亡数字传回,原本观望的诸侯纷纷遣使来求。
第一个签契约的是江南节度使。使者带来五千两白银,换得三门炮的五年授权,外加两百发标准炮弹。文书签毕,苏婉娘当场盖印,登记入册。
第二批是北境守将。他们要求提前供弹,陈墨只回一句:“无凭信者,不供弹。”
使者急了:“战事紧急,岂能因一纸文书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