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令封锁工坊,所有参与铸造的工匠暂留驻地,不得擅自离岗。随后策马返回庄园,直奔书房。
案上已有新物——一张泛黄纸页,边角残缺,纸上山水轮廓依稀可辨,右下角一抹暗红,像是干涸的血迹。送信人没留下姓名,只说是个蒙面少年半夜翻墙而入,放下东西便消失不见。
陈墨取出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试剂,用棉布蘸取少许,轻轻擦拭纸面。片刻后,原本空白的左上角浮现出几道细密符号:一组由点与短横组成的序列,排列方式极不寻常。
他正凝神查看,门外传来通报声:郑和到了。
年轻人进门时带着一股海盐气息,目光落在桌上的残页上,只一眼,瞳孔微缩。
“这是什么?”陈墨问。
“倭寇密信里的接头标记。”郑和上前一步,手指虚划那串符号,“我在马六甲见过类似的——不是文字,是航线坐标加密法。三点代表纬度,横线是季风周期,最后那个钩形符号,意思是‘补给点已清空’。”
陈墨心头一震。“补给点在哪?”
“东海某处。”郑和摇头,“具体要看上下文。但这套编码结构,只有前朝水师高层才掌握。若它出现在这张纸上……说明有人把航海机密和这《河图洛书》扯上了关系。”
陈墨重新审视整张残页。表面上看是古图摹本,实则可能是一张伪装的情报载体。毒药重现、机械遭毁、密语浮现——三条线各自独立,却又隐隐交汇于同一张网中。
他抽出抽屉,取出一份巢湖基地布防图,铺在桌上。刚要对比地形,门外脚步声再起。
慕容雪的声音传来:“刚收到消息,昨夜城西粮仓失火,烧掉两成存粮。守卫称看到有人影翻墙,但追击时发现墙上留了个印记。”
她走进来,手中托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半个图案——与楚红袖带回的狼头纹下半部分完全吻合。
“完颜部的人不止潜入工坊。”她声音冷峻,“他们已经在城里活动了。”
陈墨看着桌上的残页、木牌、布防图,脑中线索迅速串联。毒药需要秘方,机械需要图纸,密信需要航海知识——这些都不是街头刺客能掌握的东西。幕后之人,必是同时触及军政、医药、海事三方核心的高位者。
“三皇子。”他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得近乎冰冷,“他不怕我们查,反而一次次留下痕迹,是因为他知道,就算我们看出端倪,也无法公开动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