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幽灵”的伪装

他回到控制台前,开始编织更复杂的伪装网络。

考古站本身的能量消耗必须与环境噪音完美融合。他调整能源输出节奏,让它们与荒原上永恒的背景辐射保持同步。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个音符汇入交响。

生命维持系统的运作也需要伪装。他设计出随机间隔的休眠周期,在这些时段将能耗降至接近零。同时利用站内储存的化学物质,制造出与地质活动相似的热信号。

最困难的是掩盖自己的生物节律。即使是在最低能耗状态下,一个活人的存在总会产生微小的能量波动。他发现可以利用考古站的电磁屏蔽层,将这些波动散射成无害的背景辐射。

完成这些设置时,火星的两个卫星已经升上夜空。透过观测窗,他能看见它们苍白的光晕在信息噪音中微微扭曲,像是隔着一层流动的水幕。

突然,控制台发出轻微的提示音。

广域侦测扫描刚刚掠过这片区域。数据显示,考古站被标记为“废弃前哨站,无生命迹象”。扫描能量在伪装层表面滑过,没有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反射。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

但这短暂的胜利很快被新的发现打破。在分析侦测系统的反馈数据时,他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扫描波的某个频段出现了微弱的谐振。这不是他伪装系统的一部分,而是来自考古站深处。

跟随这个线索,他在站内最古老的区域发现了一组休眠的服务器。它们比考古站本身还要古老,外壳上刻着已经模糊的星际勘探局徽章。

激活这些服务器花费了他大半夜的时间。当最后一道权限解锁,屏幕上浮现出的不是他预想中的勘探数据,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环境模拟程序。这些程序能够生成近乎完美的地质活动模拟信号,远比他自制的伪装系统精密得多。

原来这座考古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伪装。

他继续深入挖掘,在服务器的最底层发现了一个加密日志。解密后的内容让他怔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