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帝孙亮,年虽少而心忧国事。眼见借道助战的魏军将领王凌及其部属,非但不感念吴国收留之恩,反而日益跋扈,在建业城中横行不法,强占民宅,欺男霸女,怨声载道。
孙亮忍无可忍,遣权臣孙峻前往王凌军中交涉,令其严加约束部众。
怎奈镇东将军王凌出身行伍,粗鄙无礼,自恃兵强,又有大将军曹爽为后盾,对孙亮诏令嗤之以鼻,对孙峻更是傲慢敷衍,言语间多有不敬。
权臣孙峻,此人外强中干,内心怯懦无能,面对王凌盛气凌人,竟不敢据理力争,唯唯诺诺一番,便灰溜溜退回宫中复命。
孙亮见交涉无果,魏军反有得寸进尺之势,怒火中烧。
他深知孙峻不堪大用,遂绕开此人,秘密遣心腹持密诏驰往豫章,命守将留平、朱异等依计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场针对魏将的雷霆风暴,已在暗夜中酝酿。
中秋月圆之夜,建业皇宫与豫章太守府,同时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美其名曰
“答谢魏军将士辛劳”。
王凌、文钦等魏军主要将领,自恃兵威,不疑有诈,欣然赴宴。
大殿之上,觥筹交错,丝竹盈耳,吴地佳肴、山珍海味,杜康美酒流水般呈上。
百余歌姬、舞女搔首弄姿,吹拉唱弹,好不热闹!
魏将王凌等人开怀畅饮,放浪形骸,早已失了警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少年天子孙亮端坐主位,眼中寒光一闪,霍然起身,高举手中玉杯,朗声道:
“诸君,请满饮此杯,以庆佳节!” 话音未落,只听“哐当”一声脆响,玉杯被他狠狠摔落于地!
“杀——!”
信号一出,殿内屏风后、帷帐间、侧门内,数百名早已埋伏多时的吴宫精锐甲士,如潮水般蜂拥而出!
刀光剑影,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
王凌等人醉眼朦胧,猝不及防,惊骇欲绝。甲士们手起刀落,毫不留情!顷刻间,殿内魏将连同其亲卫,血溅华堂,尽数伏诛!
豫章城那边,亦是同步发动,大将文钦于席间被乱刀砍杀。
其子文鸯,年方弱冠,却有万夫不当之勇,悲愤之下,夺刀在手,浴血死战,竟凭着一身悍勇,生生杀透重围,冲出豫章城,匹马单枪,投奔西线姜维大营而去。
建业、豫章城中群龙无首的魏军,突遭剧变,又陷入吴军预设的埋伏圈中,稍作零星抵抗,便在“降者免死”的呼喝声中,纷纷弃械归降。
孙亮雷厉风行,次日便以“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之罪,下诏罢黜孙峻一切官职,将其打入天牢,永不叙用。
尘埃落定,孙亮独立宫阙,凭栏远眺长江江面,微风徐来,百波荡漾。
月光下的建业城,虽经短暂胜利,却难掩疮痍。
他抚摸着冰冷的栏杆,长叹一声,对心腹重臣道:
“今东吴,譬如风中残烛,摇曳欲熄。此番诛杀王凌、文钦等将,已与曹魏结下血海深仇。
以我江东残破之力,如何抵挡西蜀雄师与曹魏报复?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为免江东生灵再遭涂炭,保全宗庙血脉,唯有……唯有归降蜀汉一途。
朕尚可指望封侯,不失富贵。况且,朕之姑母孙尚香,在蜀中贵为太后,念及骨肉之情,蜀汉君臣必能善待于我。”
言罢,孙亮决意已定。遂命人火速修书送往豫章、武昌等地守将。
同时遣重臣为使者,携带传国玉玺、吴主印绶、钱粮簿册、江东十四郡舆图等象征国家主权之物,日夜兼程,奔赴姜维大营请降。
南线,姜维大营。
当东吴使者风尘仆仆赶到,呈上降表与国器,姜维览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巨大的喜悦如洪流般冲击着他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