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部队的训练场上,除了新兵们的口号声,更多了老红军们粗犷的呵斥和手把手的传授;各级指挥部的油灯下,除了研究敌情的地图,也多了政工干部组织学习、谈心谈话的身影。一种更加深厚、更加扎实的力量,在部队中悄然凝聚。
林峰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在全纵队范围内,发起一场“学习老红军传统,锤炼顽强战斗作风”的运动。他在一次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以雷雄等老红军的到来为契机,发表了一次极具感染力的讲话,其核心后来被概括为 “亮剑精神” 的雏形:
“同志们!看看雷支队长,看看周副主任,看看我们身边这些从雪山草地、从万水千山杀出来的老红军!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股气!一股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气!一股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我们现在兵多了,枪好了,地盘大了,但是这股气,不能丢!反而要更足!”
“什么是独立旅的魂?这就是魂!老红军带来的,不只是打仗的经验,更是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我要求,全纵队上下,从支队到县大队,从主力连到民兵小队,都要开展向老红军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坚定的信仰,学习他们顽强的意志,学习他们灵活机动的战术,学习他们官兵一致、军民团结的作风!”
这番讲话通过各级政工系统迅速传达下去,并结合实际战例和老红军的亲身经历,形成了生动具体的教育材料。“敢于亮剑,勇于胜利”的口号,响彻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激发了部队的士气和荣誉感。
在总部协调下,除了干部支援,邻近的兄弟部队也根据总部指示,成建制地调拨了几个有战斗经验的连队和一批经过考验的地方武装,补充进独立第一旅的作战序列。这些部队的融入,进一步充实了各支队的实力,特别是弥补了部分技术兵种(如侦察、工兵)的缺口。
至此,独立第一旅(内部已开始使用“纵队”称谓)的编制得到了极大的夯实和优化:
· 主力核心: 下辖“太行”、“吕梁”、“中条”三个齐装满员的野战支队,每个支队实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