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基石: 旅直属新兵训练团,负责源源不断输送合格兵员。
· 地方根基: 多个区县独立大队,构成纵深防御和兵员储备网。
· 尖刀利刃: “利刃”特别战术分队,直属旅部。
· 触角延伸: 多支武工队活跃于敌后。
一个主力与地方结合、正规与游击配合、进攻与防御兼备的立体化作战体系已然成型。
军工方面,“磐石”兵工作坊在经历了样枪成功的喜悦后,依然在量产的困境中艰难前行。老红军骨干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对武器保养和战场缴获利用的宝贵经验,与陈致远、周铁山等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形成了互补。
为了解决材料问题,林峰加大了“掘金”行动的力度,更多的武工队和小分队被派往敌占区,目标明确地搜集废旧钢铁、五金工具和可能的机床配件。同时,“燧人氏”系统也在不断提供基于现有条件的材料替代和工艺优化建议(由林峰以“技术研讨”形式提出)。
尽管“启明星”冲锋枪的大规模生产依然遥遥无期,但周铁山带领工匠们,利用改进的热处理技术,使得修复的步枪枪管寿命更长;沈明轩优化的火药配方和引信技术,开始小批量应用于改良型的马尾手榴弹生产,使其威力和可靠性稳步提升。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每一步都无比坚实。
秋意渐浓,独立第一纵队这片土地上,血脉更加充盈,筋骨更加强健,意志更加统一。林峰知道,他已经拥有了一支远比之前更强大的力量,去迎接那必定会到来的、更加严峻的挑战。老红军带来的不仅是经验和作风,更是一种传承的信念——这支人民的军队,必将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扎根愈深,枝叶愈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