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古籍里的秘密与月光下的对峙

“你们总在说‘国家自由’——可以自由选择发展道路,可以自由制定生存策略。”我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彻骨的清醒,“可自由从来不是独行侠的特权。你抢了邻居的粮,烧了隔壁的房,转头说‘我有选择生存方式的自由’,这不是自由,是强盗的逻辑。”

我向前一步,逼视着她的眼睛:“看看现在的地图吧。你们靠着掠夺发家,却在亚太树了一圈仇敌;你们嘴上喊着‘共荣’,却连对战争的一句真心道歉都吝啬。这样的路,走得越远,脚下的雷就埋得越多。哪天引线被点燃,最先炸得粉身碎骨的,必然是你们自己。”

千鹤川子突然后退半步,后背撞到书架,发出轻微的声响。她望着我,瞳孔因震惊而放大,脸色比月光下的宣纸还要白,嘴唇翕动了许久,才挤出一句:“从来……从来没人跟我说过这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课本不会教,神社不会讲,连你祖父的日记都只敢藏着掖着。”我收回目光,重新望向庭院,“但事实就是如此——靠掠夺铺的路,走一步就欠一分血债;用谎言筑的墙,早晚会被真相冲垮。你们的危机感若是找不到正途,最终只会变成催命符。”

廊下的铜铃突然剧烈摇晃起来,像是被这句话震得发响。千鹤川子扶着书架滑坐到地上,双手抱着膝盖,眼里的光忽明忽灭,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崩塌,又有什么东西正在重塑。

“原来……祖父说的‘时运’,不是占来的,是借来的。”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梦呓,“借得越多,欠得越狠……”

月光穿过直棂窗,在她身上投下狭长的光斑,将她那副被震撼到失语的模样,拓成了一幅沉默的剪影。我走过去,轻轻扶住她的肩膀。她的身子还在微微发颤,像被风吹得摇晃的花枝,浴衣的料子单薄,能感觉到底下骨骼的纤细。

“吓到你了?”我的声音放得很柔,像拂过庭院的晚风,“这些话或许太重,但总要有人说。”

千鹤川子慢慢抬起头,眼里蒙着层水汽,却比刚才清亮了许多,像是被雨水洗过的天空。“不……”她摇摇头,声音带着点沙哑,“是我该听的。只是……从来没想过,这些事可以看得这么清楚。”

我顺势拉她起来,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微凉的手臂,便松了力道,只虚虚扶着她的肘部。“你们民族的坚韧、精细,其实很让人佩服。”语气里带了些暖意,“就像这庭院的设计,把唐风与和韵融得这样妥帖,没有足够的心思与耐力做不到。”

她的睫毛颤了颤,似乎没想到我会突然提起这个。

“危机意识不是坏事。”我望着她的眼睛,认真道,“若能把这份敏锐用在正途——比如守护好自己的文化,比如真诚地弥补过去的过错,比如学着与邻国平等相处——未必不能走出一条堂堂正正的路。”

石灯笼的光落在她脸上,映出几分动容。“我……”她张了张嘴,像是在积蓄勇气,“我能做些什么呢?”

“从看清真相开始。”我松开手,退开半步,给她足够的空间,“这些古籍,你想送回去,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别让后代再被谎言蒙蔽。你父亲在修复唐招提寺时请中国工匠,你祖父偷偷在典籍上盖‘归乡’印,其实你们血脉里,本就藏着对正道的敬畏。”

我指了指书库里那些沉默的典籍:“它们不仅是文物,更是镜子。能照见过去的荒唐,也能照见未来的可能。你愿意做擦亮镜子的人,就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千鹤川子望着那些书架,又望向我,眼里渐渐浮出坚定的光,像被点燃的烛火。“我会的。”她轻声说,却字字清晰,“祖父没做完的事,父亲没说出口的话,我来做,我说。”

夜风穿过回廊,带来药圃里薄荷的清香。我看着她挺直的脊背,忽然觉得这栋老宅里的月光,似乎真的有了暖意。

“慢慢来。”我笑了笑,语气里带着期许,“路对了,再远也能走到。”

她望着我,眼里闪着从未有过的亮,轻轻点了点头,耳尖那抹红,这次像是被信念染透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