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邺城医名引鸩妒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2606 字 9天前

小主,

屏风后,甄宓轻轻咳嗽了两声,声音却异常清晰起来,带着一种病中的虚弱,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力量:

“大将军言重了。医者天性,见死焉能不救?宓非执着于虚名,也深知其中利害。然大将军可知…”

她顿了顿,似乎在积蓄力量,又似乎在斟酌词句:

“邺城之基,不在高门深院,而在万千黎庶。士族门阀如参天大树,根深蒂固,然若无沃土滋养,终有倾覆之日。这‘沃土’,便是人心,便是这看似卑微的草民之力。他们耕作,则仓廪实;他们织造,则衣帛足;他们从军,则兵锋锐!他们病弱,则国力衰;他们离散,则根基朽;他们怨恨…则烽烟起!”

“今日流民疫童,若放任其自生自灭,其一,疫病失控,必将蔓延全城,纵使高门深院,安能独善其身?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其二,见死不救,寒了流民之心,亦寒了效忠将军之卒伍之心!彼等今日为流民,明日亦可为士卒!将军欲霸河北,争雄天下,岂能无源源不绝之民力军心?”

“《急救百方》印于‘雪涛笺’,所需不过些许纸墨药物,救一人,活一家,则可安一村,稳一乡!此非妇人之仁,乃固本培元之策!所费有限,所获…乃是万民归心,江山稳固之基!此中之‘利’,岂是区区钱粮田亩可比?”

甄宓(方晴)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玉磬轻击,穿透屏风,敲打在袁绍(钱广进)的心上。她将现代“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以及“人力即国力”的经济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了这个时代的话语体系,用袁绍能理解的“利害”关系,清晰地剖析出来。

袁绍(钱广进)彻底怔住了!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他一直精于计算粮草、兵马、城池、世家间的利益交换,却从未真正将“草民”的生死病痛、人心向背,如此清晰地纳入争霸天下的“成本与收益”考量之中!

甄宓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他从未留意过的窗户。让他看到了除了兵甲钱粮、世家支持之外,另一种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源泉——人心民意!这与他“经济执事”的本能产生了奇妙的共鸣:长期投资、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

“固本培元…万民归心…” 袁绍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眼神从最初的困惑、审视,慢慢变得深邃、明亮!他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了甄宓的价值——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一种…全新的、足以改变格局的治国视角!一种将“仁德”转化为切实“力量”的途径!

“姑娘…真乃…真乃…” 袁绍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心中的震撼与激赏。他看着屏风后那朦胧却坚定的身影,神情复杂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屏风内传来甄宓压抑的、剧烈无比的咳嗽声,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随即是云袖带着哭腔的惊呼!

“小姐!小姐您怎么了?!”

“药…药渣…” 甄宓虚弱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传出,“…快…看看…”

袁绍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想要绕过屏风,却又硬生生止住脚步,焦急地喊道:“姑娘?!”

云袖手忙脚乱地冲出来,手中端着一个药罐,里面是熬煮过的深褐色药渣,她声音带着极度的惊恐:

“小姐…小姐说…这…这药味不对!这贴‘清瘟败毒散’里…好像…好像混进了别的东西!小姐一尝就咳得厉害!之前…之前栓柱他们昏迷时也…也吐过这种颜色奇怪的沫子!” 她指着药渣边缘一些不起眼的、颜色略深的碎末。

袁绍的脸色骤然剧变!如同寒冰覆盖!药材是他派人秘密送来的!竟然…被动了手脚?!是谁?刘氏?还是…潜藏在更深处的毒蛇?!

他猛地看向那堆药渣,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凛冽杀机!这场瘟疫,这场封锁,这瓶被做了手脚的救命药…针对的,恐怕从来就不只是那几个流民孩子!这分明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连环杀局!目标直指——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