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烽燧连天·同盟初立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7148 字 9天前

荆州襄阳的州牧府邸气氛同样紧张。刘备(陈默)已经连续数日召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核心文武议事。北疆的烽火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

关羽抚着美髯,丹凤眼微眯:“大哥,胡虏肆虐北疆,屠戮汉民,此乃我辈之耻!云长请命,愿率本部精兵,星夜兼程北上驰援!纵是刀山火海,也要斩下胡酋狗头,以雪此恨!” 他的忠义之心和对异族的强烈憎恶,在此刻燃烧得炽热。

张飞豹眼圆睁,声如洪钟:“俺也一样!大哥,给俺老张五千铁骑,不,三千也行!俺定把胡狗的头都拧下来当夜壶!绝不能让那帮畜生祸害咱汉家百姓!” 他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恨不能立刻上阵厮杀。

赵云神色凝重,抱拳道:“主公,云愿为先锋!胡骑剽悍,然并非不可战胜。当务之急,是整合力量,速定救援方略。若能联合曹公、袁公,乃至孙讨虏,合四方精锐,方是破敌制胜之道。” 他的建议最为务实。

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头微锁,目光沉静如水:“主公,诸位将军忠勇可嘉。然北疆距此千里之遥,我荆州军力有限,若孤军深入,杯水车薪,恐于事无补,反易陷入重围。曹操来信,邀约邺城会盟,此乃唯一可行之途。”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众人,“然盟约易结,难在齐心。袁本初首鼠两端,曹操居心叵测,孙权远在江东,其态度尤未可知。此行…吉凶难料。” 他指出了最大的隐忧:人心不齐。

刘备端坐主位,眉头紧锁。内心深处那个基层公务员的灵魂(陈默)正与宿主的责任感和仁德之心激烈碰撞。他厌恶战争,渴望安稳,但眼前屏幕上(脑海中的舆图)不断跳动的、代表胡骑铁蹄肆虐的红点,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片焦土和无数的家破人亡。百姓流离失所、妇孺哀嚎的想象画面不断冲击着他。他放在膝上的手微微颤抖。是龟缩一隅以求自保,还是奋起一搏?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快步上前,呈上一份密信:“主公,许都蔡大家(蔡琰)遣人急送!”

刘备拆开信,熟悉的娟秀字迹映入眼帘,是蔡琰(苏清)的手书。信中无一句直接劝告,而是以冷峻如史笔的口吻,详细转录了数份从北疆不同渠道送抵许都的“急报摘录”:

“…代郡某坞堡被破,堡主率众力战至死,堡中老弱妇孺七百余口,尽数被屠,悬首于残垣之上…”

“…渔阳郡某村落,遭胡骑洗劫,男子皆杀,妇人掳掠,婴孩…掷于火中为戏…”

“…有溃兵言,胡酋扬言,今冬雪原,当以汉儿之血沃之,汉女之骨燃之,祭其狼神!…”

字字如刀,句句泣血!这些冰冷的文字,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劝说都更有力量,瞬间击穿了刘备(陈默)内心最后一丝犹豫和怯懦。他猛地闭上眼,仿佛能听到遥远的北方传来的哭喊与狞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般的恶心与愤怒。

“够了!” 刘备霍然睁眼,一掌重重拍在案几上,杯盏震落在地。他眼中不再是那个谨慎甚至有些懦弱的“社畜”,而是燃烧着熊熊怒火的仁者之主。“孤…岂能坐视黎民涂炭,神州陆沉?!”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决绝。

他看向诸葛亮:“孔明,烦请即刻修书回复孟德与本初,襄阳刘备,愿赴邺城之盟!共抗胡虏,保我华夏衣冠!” 他又看向关羽、张飞、赵云:“二弟、三弟、子龙!速速整备军马器械!选锋锐之卒,备足粮草!待盟约一定,即刻挥师北上!此战,关乎国运,关乎生民!我等…义不容辞!”

“遵命!” 关羽、张飞、赵云轰然应诺,眼中战意澎湃。诸葛亮看着刘备眼中那坚定的光芒,羽扇微顿,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掠过眼底,随即沉声道:“亮,谨遵主公之命!此行必殚精竭虑,助主公斡旋各方,促成强盟!”

江东,京口·海权雏鹰的权衡

长江之畔的京口(镇江),孙权(孙阳)的治所远没有北方那种火烧眉毛的紧迫感。但驿马的蹄声和北来的风,依然带来了令人窒息的寒流。官署内,孙权正与周瑜、鲁肃、张昭议事。

小主,

张昭须发皆白,面容严肃,率先开口:“主公,北方胡虏大举入寇,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曹操、袁绍、刘备皆来书求援,邀主公赴邺城会盟。老臣以为,江东新定,山越未靖,水军虽强,陆战非我所长。且路途遥远,劳师远征,耗费钱粮无数。唇齿相依虽有其理,然胡骑之祸,未必能速至江东。当务之急,仍是固本培元,彻底肃清山越,稳固后方,方为上策。” 他是最坚定的江东本土利益维护者,主张谨慎自保。

鲁肃立刻反驳:“子布先生此言差矣!胡虏此番汹汹,志不在小。若袁本初河北不保,曹操中原倾颓,胡骑饮马黄河,甚至顺流而下窥我江东,届时我纵有长江天堑,又能挡得住数十万虎狼之师几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主公,此乃天下兴亡,非一州一地之事!我江东纵不能倾巢而出,亦当遣精锐之师北上,一则彰显大义,二则结好强援,三则…亲见胡虏战力,知己知彼!” 他目光炯炯,格局宏阔。

周瑜一身轻便锦袍,姿容英发,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看向孙权,目光沉稳而充满力量:“主公,子敬(鲁肃)所言大义,确为根本。然子布(张昭)先生之忧,亦不可不虑。北地苦寒,我江东士卒难耐;陆战步骑,非我之长;长途补给,耗费巨大。” 他话锋一转,修长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一划,“然,此亦是机遇。主公志在开拓,岂能困守江东一隅?今中原板荡,群雄目光皆被北疆吸引,此正是我江东全力向南、开拓海疆之良机!山越之患,当以雷霆手段速定!夷洲(台湾)据点,当加速移民、巩固!交州以南(东南亚),广袤富庶,香料珍宝无数,正待我帆影!若能趁此良机,稳固后方,拓展海疆,积累财富国力,纵使北方战事不利,我江东亦有退路与再起之资!此乃进可攻退可守之策!”

孙阳的灵魂在年轻的躯壳里涌动。运动员的热血让他对驰骋疆场充满向往,但周瑜描绘的海疆蓝图更让他心潮澎湃——那是更快、更远、更自由的赛道!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是北上参与那场充满未知和巨大风险的陆权争霸,还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全力拥抱蓝色的未来?

这时,一名侍女悄声进入,将一封带着清雅墨香的信函递给侍立一旁的大乔(李雯)。大乔展开一看,是妹妹小乔(韩雪)的笔迹,字里行间充满了兴奋:“姊姊速看!公瑾(周瑜)大哥江东船队探索交州以南的船员送回最新绘制的海图摹本!标注了数个大型岛屿(菲律宾群岛),位置极佳!还有传闻中的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大致方位!更提到一种生长极快、不择地力、岁可三熟的神奇稻种(占城稻)线索!若得之,江东再无饥馑之忧!图样已附于信后!”

大乔心中一凛,立刻不动声色地将信笺和一张简陋却标注着惊人新发现的海图摹本转呈给孙权。孙权目光扫过,当看到“香料群岛”、“三熟神稻”字样和海图上那些诱人的标记点时,他年轻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发现猎物的鹰隼。海权的诱惑和周瑜、鲁肃描绘的战略蓝图,瞬间压倒了北上的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看向三位重臣,沉声道:“公瑾、子敬之言,皆有其理。子布老成谋国,亦是为江东着想。”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旁,手指点向北方,“北方胡患,确系华夏大劫,我孙仲谋身为汉臣,责无旁贷!” 语气铿锵,彰显大义。接着,他的手指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一路南下,最终停留在那片充满未知和机遇的蔚蓝之上:“然江东根基,在于江海!当此北疆鏖战、无暇他顾之际,正是我厉兵秣马,彻底荡平山越,巩固夷洲,探索南洋,积蓄海权力量的千载良机!”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回复曹操、袁绍、刘备,江东孙权,愿遣子敬(鲁肃)为全权代表,率精兵五千(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并献军粮十万斛,赴邺城会盟!共襄抗胡义举!” 他特意强调了鲁肃这个最擅长合纵连横的外交家,以及象征性的兵力和实在的粮草支援,既表明态度,又不伤根本。

“同时!” 他声音拔高,充满不容置疑的决心,“令吕蒙、陆逊、贺齐诸将,加大剿抚山越力度,务必于月内肃清主要隐患!令卫温、诸葛直,夷洲移民翻倍!据点扩建!令周泰、蒋钦,增派船队,携带新绘海图,目标交州以南,寻找香料群岛与那三熟稻种!不惜代价!” 一连串的命令斩钉截铁,将江东的战略重心表露无遗。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鲁肃虽略感兵力单薄但也理解主公的深意,张昭则暗暗松了口气。江东的战车,轰鸣着转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方。

星火促盟

当四方的决策化作一道道命令飞驰传递时,一股更隐秘的力量正在无形的网络下加速运转。

邺城,袁府内宅·暗室

烛光如豆,映照着甄宓(方晴)略显疲惫却依旧专注的侧脸。她刚刚秘密处理完一名在府中帮佣的儿子战死北疆、悲痛欲绝又感染风寒的老妇人。此刻,她面前摊开着一卷素帛,上面是她刚刚译出的“星链”密语。内容是曹操(林风)对胡骑战术特点的分析摘要以及一份极其务实的、关于联军指挥架构和后勤统筹的初步设想框架,其条理之清晰,分工之明确,远超这个时代的军事思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效率…协作…标准化…” 甄宓低声念着这几个陌生的词汇,眼中闪过一丝异彩。她虽不通军事,但作为外科医生,太明白清晰的流程和责任划分对生死攸关时刻的意义。这份框架,像一剂精准的手术方案。

她立刻提笔,以娟秀的字迹,在一张寻常问安的信笺上,用只有特定人才能看懂的微缩字法和药名暗语,将曹操框架的精髓重新表述,重点突出了“统一指挥”、“资源调配”、“伤兵救护体系(包含她自己的专业建议)”等对袁绍而言或许是痛点、但对整个战争至关重要的环节。最后,她用极其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泣诉的语气写道:“…前线将士性命,悬于粮草医药、号令统一之间。妾身日睹伤患凄惨,心如刀绞。父亲大人明鉴万里,此非一家一姓之事,乃华夏存续之战!望父亲大人以大局为重,登高一呼,领袖群伦,促成此高效之盟,则河北军民幸甚,天下苍生幸甚!妾甄宓,匍匐泣血再拜…”

这封信,通过袁府内她精心收买的可靠渠道,悄无声息地送入了袁绍处理紧急军务的书房,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他因郭图的“提醒”而再次陷入犹豫的时刻。信中“领袖群伦”、“高效之盟”的字眼,精准地击中了袁绍的虚荣心,而“伤患凄惨”、“将士性命”的描绘,又强化了曹操方案中救护体系的“人道”色彩,削弱了他的抗拒。袁绍看着信,再看看桌上曹操那份冷硬的框架,烦躁地挥挥手,对田丰道:“曹操所拟…嗯…虽显霸道,却也…算是务实。细节…容后再议!先应下便是!” 他最终还是被“领袖”的诱惑和现实的恐惧推过了那道门槛。

邺城,蔡府别院·文墨刀锋

蔡邕因年事已高,忧心边患,已病倒在床。蔡琰(苏清)以侍疾为名,名正言顺地接掌了父亲的部分信息渠道和印书坊。她的房间俨然成了临时“文宣中心”和“情报枢纽”。

她面前摊开着来自“星链”的多方信息:曹操的框架、前线惨状的原始报告、各势力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要点(由貂蝉情报网提供)。她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飞速地从中提炼出最具冲击力的信息碎片。

“印刷坊!全部开动!启用速干油墨!印这个!” 蔡琰将一份连夜赶写、墨迹未干的文稿拍在管事面前。稿纸上标题触目惊心:《北地血泪书——胡骑暴行实录与泣血求援》。文章以极其克制的史家笔法,将甄宓信中那些惨状、溃兵带回的消息、以及从曹操情报网获得的胡酋狂言,进行冷静而翔实的汇编。没有煽情,只有冰冷的事实罗列,却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还有这个,” 她又递过一份,“《同仇敌忾,共卫华夏——论抗胡同盟之必要性与紧迫性提纲》。” 这份文件则以清晰的逻辑,将曹操框架中的核心原则(统一指挥、后勤统筹)包装在“救亡图存”、“天下大义”的旗帜下,并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分散作战必败、合力方有胜机的道理。文中甚至引用了袁绍、刘备、孙权此前各自公开言论中有利于联合的字句,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捆绑。

“印!能印多少印多少!通过所有可靠商队、信使、驿站,不计代价,以最快速度散往邺城各处官员府邸、士族门阀、茶肆酒馆!传向许都、襄阳、江东!” 蔡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要让所有人,在那些贵人争吵之前,先听到北地百姓的哭声!先明白,除了抱团,别无选择!”

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味道,迅速弥漫开来。印刷机轮飞速转动,一张张承载着血泪与呐喊的纸张如同雪片般飞出蔡府。这些无声的刀锋,开始刺向邺城乃至更远地方的思想壁垒。

邺城暗巷·魅影

貂蝉(柳烟)如同一抹没有重量的影子,悄无声息地融入邺城最繁华也最混乱的南市。她看似随意地挑选着胭脂水粉,与老板娘熟稔地讨价还价,眼角余光却敏锐地捕捉着周围的每一个细节。几个行色匆匆、带着外地口音的商人,几个看似闲逛却眼神锐利的游侠儿…这些都是她庞大情报网的末端节点。

她在一个卖西域香料的摊前驻足,指尖拈起一粒胡椒,放在鼻下轻嗅。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低声快速道:“‘鹰巢’(司马懿代号)有异动。其门客近日频繁接触河北旧族中素与袁公不睦者,似在散播流言,言…言胡骑势不可挡,袁公欲引外兵(曹操)入室,恐引火烧身,河北或将不保…”

貂蝉眼神一冷。司马懿!这条毒蛇果然不会放过任何搅动风云的机会。她在香料摊上留下比市价略高的铜钱,拿起一小包胡椒,声音如风拂柳:“知道了。告诉‘雀鸟’,盯紧那几个旧族门阀,尤其他们与袁谭、袁尚两位公子府上的往来。还有…想办法,让田丰大人的门生,‘无意中’听到这些流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关于引外兵入室危及河北的担忧。” 田丰是坚定的抗胡派,也是袁绍身边难得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