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烽燧连天·同盟初立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7148 字 9天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 摊主低声应道,迅速收起钱币。

貂蝉转身,莲步轻移,汇入人群。阳光洒在她绝美的侧脸上,却照不进那双深潭般的眼眸。一张印着《北地血泪书》的纸片被风吹到脚边,她不动声色地用绣鞋踩住,随即又轻轻踢开,那张纸便翻滚着,被更多人捡起、传阅。她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无声的战争,早已在觥筹交错与谍影重重中打响。

邺城风云

当曹操的使者荀彧、刘备的使者诸葛亮(首次正式代表刘备亮相重大外交场合)、孙权的使者鲁肃,以及袁绍麾下核心谋士沮授(代表袁绍坐镇邺城,田丰随袁绍在另一处坐镇)、审配等人,带着各自主公的意志和各自的考算,齐聚于邺城大将军府那座恢弘却也透着几分压抑的议事厅时,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炭火的气息,更是看不见的硝烟。

会盟尚未正式开始,试探与角力已然展开。

厅堂博弈

高大的厅堂,铺着厚厚的锦毯。袁绍(钱广进)高踞主位,竭力维持着四世三公的威严,但眉宇间的焦虑和疲惫难以掩饰。郭图、逢纪等心腹侍立其后。左侧,荀彧代表曹操,气度沉凝,不动如山;诸葛亮代表刘备,羽扇纶巾,眼神清亮而深邃;鲁肃代表孙权,敦厚持重,面带和煦笑容。右侧,沮授、审配代表袁绍势力,一个面色凝重忧心战局,一个眼神凌厉审视来客。

“诸公远来辛苦!值此胡虏猖獗,北疆危殆之际,能聚于邺城,共商国是,实乃社稷之幸,苍生之福!” 袁绍清了清嗓子,努力让声音显得洪亮而充满领袖气概,开场白冠冕堂皇。

荀彧率先拱手,言辞恳切却暗藏机锋:“大将军所言极是。胡骑汹汹,志在覆灭我华夏衣冠。孟德公(曹操)闻警,忧心如焚,寝食难安。特命彧前来,禀明心迹:值此存亡之秋,当捐弃前嫌,合纵连横!所有恩怨,待驱逐胡虏,再议不迟!孟德公愿倾中原之力,唯大将军马首是瞻,共御外侮!” 他将姿态放得很低,明捧袁绍为主,却在“唯大将军马首是瞻”前加了“共御外侮”的前提,更在“倾中原之力”中暗示了曹操的强大实力。

鲁肃立刻跟进,语气诚挚:“吴侯(孙权)虽僻处江东,然同为大汉子民,血脉相连!闻北疆之祸,扼腕切齿!特命肃率江东健儿五千,押解军粮十万斛,前来听候大将军调遣!吴侯有言:抗胡乃天下大义,江东虽力薄,必竭尽所能!” 他强调了支援的“尽力”(兵少粮多),也点出了“大义”名分,同时巧妙地将指挥权问题抛给了袁绍。

诸葛亮微微摇扇,声音清朗平和:“左将军(刘备)心系北疆黎庶,闻胡虏暴行,五内俱焚。特命亮前来,一者拜会大将军,表抗胡之决心;二者言明,我荆州、益州将士枕戈待旦,只待盟约一定,云长、翼德、子龙诸将,愿为先锋,直驱北地!然…”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带着洞悉世情的透彻,“蛇无头不行,鸟无翼不飏。当此强敌,若号令不一,调度失当,恐百万之众亦如散沙。如何统属,如何协同,粮秣器械如何调配,伤兵转运如何保障…此等关节,需先定下章程,方能令行禁止,戮力同心。否则,恐画虎不成反类犬,徒耗国力而无功。” 他直接点出了最核心也最敏感的问题——指挥权与后勤保障,将难题赤裸裸地摆在了桌面上。

此言一出,厅堂内的气氛瞬间凝滞。

审配冷哼一声,目光如刀般射向诸葛亮:“诸葛军师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我河北将士鏖战边关,浴血多时,最知胡虏虚实!大将军坐镇中枢,调度四方,乃天经地义!何须另立繁琐章程?莫非…是信不过大将军统御之能?” 他直接将指挥权与袁绍的个人威望捆绑。

沮授眉头紧锁,他深知审配此言看似强硬,实则会将袁绍架在火上烤,正欲开口缓和,郭图却抢先一步笑道:“诸葛军师所虑,倒也不无道理。然大将军德高望重,总揽全局,自是众望所归。至于具体军略粮秣,自有大将军麾下文武与诸公使者共同参详,集思广益便是。眼下最要紧的,是速速定下盟约,发兵增援!前线将士,可等不起啊!” 他看似打圆场,实则模糊焦点,试图将实质性的权力分配问题拖延下去,维持袁绍模糊的领导地位。

“前线将士等不起,难道我等在此空谈章程就等得起?!” 一个略显粗豪却带着焦急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去,却是袁绍麾下大将颜良,他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北线快马赶回,身上犹带着战场的硝烟味和一丝血腥气。“大将军!末将刚从代郡回来!沮授将军(前线指挥)命我禀报:胡骑日夜猛攻,城池多处崩坏!将士们伤亡惨重,箭矢、滚木礌石将尽!若无强援,十日…不,恐怕七日之内,代郡必破!届时…河朔震恐,邺城危矣!” 他单膝跪地,声如洪钟,带着前线将领特有的直率与迫在眉睫的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颜良的急报如同冷水浇头,让所有争论瞬间冷却。袁绍的脸色霎时变得极为难看,钱广进的灵魂在咆哮:代郡一破,直接威胁他的核心区!什么权力算计,在刀锋面前都显得那么可笑!恐惧再次压倒了算计。

荀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朗声道:“此乃孟德公与麾下谋士,日夜推演北疆战局,综合各方情报后,草拟之《华夏同盟军暂行条陈》,仓促之间,疏漏难免,然为解燃眉之急,供大将军与诸公参酌!” 他适时抛出了那份被“星链”提前传递、并经甄宓、蔡琰暗中铺垫过的方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卷帛书上。

密室定策

颜良带来的噩耗和那份适时出现的条陈,终于让纷乱的局面暂时统一到“救急”这个压倒一切的目标上。袁绍再无暇他顾,也顾不上郭图、审配的眼神暗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同意了荀彧的提议:由荀彧、诸葛亮、鲁肃、沮授、审配组成一个“紧急军务参议团”,以曹操的《暂行条陈》为基础,结合前线实情,连夜拟定盟约细则和初步部署。

密室之内,灯火通明。争吵依然激烈,但效率却因悬在头顶的利剑而快了许多。

指挥权: 最终折中。名义上,袁绍为“盟主”,总摄全局。但下设“都督府”,曹操任“前敌大都督”,全权负责并、幽主战场作战指挥,沮授为副都督,负责协调河北军力及后勤。刘备军由赵云统领,受曹操节制。江东鲁肃带来的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亦听调遣。这意味着袁绍保留了面子,曹操拿到了最关键的里子——实际指挥权。

后勤保障: 这是诸葛亮重点争取的领域。最终确定设立“联军转运使司”,由刘备委派诸葛亮的副手(如马良?)主理,统筹四方粮秣、军械、被服等物资的征集、储备、转运。曹操控制区负责提供核心通道(黄河部分水道、陆路)的安全保障和优先通行权。甄宓(方晴)力主的“战地救护总署”也被写入章程,由她本人担任名义上的总顾问(实际技术指导),各军必须配合其建立的医疗体系。

情报通讯: 采纳了“群星会”暗中推动的标准化旗语、灯光信号体系以及初级密码本,由郭嘉(代表曹操方)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各军派员学习并执行。

兵力部署: 当务之急,由曹操本部精锐(夏侯惇、曹仁等)及袁绍指定部队(颜良文丑?)火速增援代郡、雁门一线!刘备军赵云部星夜兼程北上,作为第二梯队。同时,袁绍命令沮授在前线收缩部分次要据点兵力,固守待援。

每一项条款的敲定,都伴随着激烈的争执和艰难的妥协。诸葛亮以其缜密的逻辑和务实的态度,在后勤和救护体系上据理力争,赢得了鲁肃的暗暗佩服和沮授的认可。荀彧则凭借对曹操意志的贯彻和那份条陈本身的先进性,在指挥权等核心问题上占据了主动。审配虽心有不甘,但在沮授的规劝和袁绍“速定”的严令下,也不得不暂时低头。鲁肃则以其敦厚的外交手腕,在各方争执不下时巧妙调和,确保江东的利益(预备队地位,不承担最前线的消耗)得以保全。

当鸡鸣三遍,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一份墨迹未干的《华夏同盟约》草案终于摆在众人面前。虽然仓促而粗糙,甚至充满了临时的权宜色彩和未来冲突的种子,但它意味着,一盘散沙的各方力量,终于在胡骑的刀锋逼迫下,被强行捏合成了一个暂时性的命运共同体。

盟誓下的暗涌

清晨,邺城大将军府前的高台之上。寒风凛冽,旌旗猎猎。

袁绍身穿华服,神情肃穆(努力维持威严),居中而立。曹操派来的代表荀彧、刘备派来的代表诸葛亮、孙权派来的代表鲁肃,以及袁绍麾下的沮授、审配、颜良等文武重臣,分列两侧。

袁绍展开盟约,用尽可能庄重的声音,向天地神明、列祖列宗宣读。誓言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带着一种悲壮的意味:

“…胡虏肆虐,残暴生灵,北疆危殆,华夏震荡…凡我同盟,戮力同心,共赴国难!…捐弃前嫌,互保无虞!…号令统一,生死与共!…有渝此盟,天人共戮!”

在司仪的引导下,众人依次歃血(以牲畜之血涂于唇上),将血酒洒于祭坛之前,完成了这仓促却又史无前例的盟誓仪式。

台下,被紧急召集的邺城军民代表,以及部分闻讯赶来的士族、商贾,看着台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身影,听着那庄重的誓言,许多人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低声议论着,期盼着这支拼凑起来的庞然大物能挡住北方的腥风血雨。

荀彧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澜微起:盟约已成,但孟公(曹操)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袁绍会甘心只当个空头盟主吗?刘备的仁德在残酷的战争中能走多远?孙权的海权之梦在北方巨大的消耗下会否动摇?还有那隐藏在幕后的司马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充满希冀的百姓面孔,又掠过台上心思各异的众人。他深知这盟约的脆弱如同薄冰,那纸面上的“统一指挥”和“后勤统筹”,在巨大的伤亡、复杂的利益和根深蒂固的猜忌面前,能维持多久?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代表“战地救护总署”列席的甄宓身上,她平静的脸上带着坚定。也许,希望的火种,就在这些真正务实做事的人身上?

鲁肃神情庄重,心中警醒:此盟江东投入有限,但态度已明。关键在于北线战况。若胜,则江东海权之路阻力大减;若败…他不敢再想下去。此行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近距离观察了曹操集团可怕的组织力和诸葛亮、沮授等人的才华。

沮授看着台下群情,又看看手中的盟约草案,心中只有沉甸甸的压力。如何将这份仓促的纸面协议,在瞬息万变、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真正执行下去?如何约束那些骄兵悍将?如何填平各军之间的沟壑?他知道,最难的路,才刚刚开始。

审配面无表情,袖中的手却攥紧了拳头。曹操如此轻易便拿到了前敌指挥实权…这绝非好事!必须提醒主公,加强对曹操后勤的监控,并伺机在河北军内部…他眼神变得阴鸷。

颜良则只感到一股憋屈的怒火。盟约定了,援军呢?代郡城头的兄弟,还能撑几天?!

而就在广场边缘一处不起眼的阁楼阴影里,一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高台上的一切。貂蝉(柳烟)易容成一个普通的仆妇,手中挎着篮子。她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喧嚣的盟誓现场,而是越过重重人影,锁定在远处一个同样隐蔽的角落——那里,司马懿(未被穿越)同样一身便装,平静地看着高台,嘴角似乎噙着一丝若有若无、高深莫测的弧度。两人目光在空气中无声地碰撞了一瞬,旋即各自移开。貂蝉的心,沉了下去。这条毒蛇,绝不会放过这场盛宴的每一丝血腥味。

盟誓的余音在寒风中飘散。

壮怀激烈的誓言之下,是深不可测的暗流与即将到来的、更为惨烈的血火考验。北上的援军已在路上,而代郡摇摇欲坠的城墙,还能在胡人的狂攻下,听到援军的号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