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西洋宏图

武英殿内,龙涎香的青烟在晨光中袅袅升起。朱棣将一份密奏重重摔在御案上,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又一处假消息!皇帝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福建来的奏报,说是在琉球见过建文。结果查证,是个海商为求赏银编造的谎话!

姚广孝垂首立于御案前,轻声道:陛下息怒。建文帝若真在海外,必会留下蛛丝马迹。

朱棣起身踱步,龙袍曳地: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来,朕夜不能寐。每每闭上眼,就仿佛看见他站在海外某处,对着大明虎视眈眈。

马和——如今已被赐姓的郑和——正跪在殿角整理文书。听到这番话,他的手指微微一顿。

陛下,姚广孝忽然道,老僧近日翻阅前朝典籍,发现一件趣事。唐宋时期,海外诸国皆遣使来朝。如今我大明立国数十载,却鲜有外邦来贺。

朱棣停下脚步:说下去。

若陛下能遣使远航,一来可扬大明国威于四海,二来...姚广孝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也可借机查探建文下落。

殿内陷入沉默。郑和注意到,皇帝的眼神骤然锐利。

三日后,朝会之上。当朱棣提出下西洋的构想时,文官队列中顿时一片哗然。

户部尚书夏原吉率先出列: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北元未平,实在不宜兴此劳民伤财之举!

兵部尚书金忠附和:海上风涛险恶,前朝蒙元七次东征日本,皆因风浪无功而返。还请陛下三思!

郑和站在殿柱的阴影里,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他看到武将们跃跃欲试,文官们面有忧色,而姚广孝始终闭目捻珠,仿佛置身事外。

陛下!夏原吉跪地泣谏,一艘宝船所费,可抵十万石粮。若组建船队,恐伤国本啊!

朱棣面色阴沉: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退朝后,郑和照例在文渊阁整理奏章。他的手掠过那些反对下西洋的奏本,最后停在一本泛黄的《岛夷志略》上。这是前朝航海家汪大渊所着,记载了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

可是对航海感兴趣?

郑和一惊回头,见姚广孝不知何时站在身后。

大师。他连忙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