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失哈仔细审阅证据链,摇了摇头:“还不够。我们要做的不是抓一个李昶,而是要通过此案,树立东厂在整饬吏治方面的威信。”
他指示范宏:“继续监控,查出他的同党和上下级关系网。要一网打尽,才能形成震慑。”
七月盛夏,时机成熟。亦失哈将整理好的案卷呈报朱瞻基。
御书房内,朱瞻基仔细阅看案卷,面色越来越沉:“好个李昶!区区一个侍郎,竟能贪墨如此巨款!若非东厂,朕还不知要被他蒙蔽多久!”
亦失哈恭谨道:“此案牵涉甚广,除李昶外,还有六名官员涉案。请皇上圣裁。”
朱瞻基拍案而起:“立即拿人!朕要亲自审理此案!”
次日清晨,东厂番子与锦衣卫联合行动,一举抓获李昶及其同党七人。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都察院的御史们对此颇有微词。左都御史刘观亲自面圣,质疑东厂越权行事。
“皇上,整饬吏治乃都察院职责所在。东厂越俎代庖,实为不妥。”刘观直言不讳。
朱瞻基淡然回应:“都察院若有作为,朕又何须动用东厂?李昶贪腐多年,都察院可曾查出实据?”
刘观语塞,只得悻悻退下。
小主,
亦失哈得知后,心中明了:新帝是要借东厂之手,敲打那些不作为的衙门。
李昶案审理迅速,证据确凿,七名官员均认罪伏法。朱瞻基当朝宣布处置结果:主犯李昶斩立决,家产充公;从犯或流放或罢官。同时下旨表彰东厂在此案中的功绩。
退朝后,朱瞻基单独留下亦失哈。
“此案办得不错。”朱瞻基难得露出笑容,“但朝中非议也不少。你以为,东厂今后该如何自处?”
亦失哈沉吟道:“老奴以为,东厂应专注于都察院难以查办的要案大案。同时,所有行动应遵循律法,证据确凿,让人无话可说。”
“说得好!”朱瞻基赞许道,“朕要的正是如此。东厂不是法外之地,而是整饬吏治的利器。”
随着李昶案的落幕,东厂在朝中的形象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虽然仍有不少官员对其心存忌惮,但也不得不承认,东厂在打击贪腐方面确实成效显着。
八月,亦失哈决定扩大行动范围。在朱瞻基的支持下,东厂开始在各省设立监察点,重点监控地方官员的贪腐行为。
范宏被派往江南,那里是赋税重地,也是贪腐高发区。临行前,亦失哈特意叮嘱:“江南官场盘根错节,切记谨慎行事。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稳扎稳打。”
“属下明白。”范宏郑重领命。
然而,江南的情况比想象的更为复杂。范宏到达南京不久,就发现当地官员与商人勾结,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
“督主,情况比预想的复杂。”范宏在密信中写道,“南京守备太监与地方官员过从甚密,恐已形成利益共同体。”
亦失哈接信后,陷入沉思。涉及太监,事情就更加敏感。他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南下。
九月的南京,暑气未消。亦失哈以巡视东厂事务为名,低调抵达。在与范宏密谈后,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南京守备太监,就连部分镇守太监也卷入贪腐网络。
“此事若处理不当,恐引发宦官集团的内斗。”亦失哈忧心忡忡。
范宏建议:“是否暂时搁置,从长计议?”
亦失哈摇头:“皇上锐意改革,若知我等因顾忌而退缩,必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