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眷亲族: 父母在乡,妻早逝,未续弦。独子赵衡,体弱多病,延医问药花费颇巨。
· 性情偏好: 为人谨慎,精通水利算学,不喜交际,唯嗜好金华酒。因独子病弱,常忧心忡忡,俸禄多用于求购名贵药材。
· 财计往来: 账目清晰,未见明显贪墨。然去岁为子求购一支老山参,曾向钱庄借贷二百两,至今未清。
· 可着力处: 其子病体为最大弱点。可荐名医,或助其清偿债务,施以恩惠,引为奥援。此人精通业务,掌控都水司,于工程有利。
看到这里,王长随微微点头。赵德明这类官员,清誉无亏,难以威逼,但亲情便是最好的突破口。他提笔在“可着力处”后又添上一行小字:“可令毛公公留意,寻访名医,或由‘善堂’出面,助其偿债。”
他又连续翻看了几页,记录了营缮司、虞衡司等几位关键官员的详细情况,包括他们的师承、同乡、姻亲关系,乃至一些不为人知的癖好和家宅不宁的琐事。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在王长随看来,都是可能影响一个人判断和立场的砝码。
其中,屯田清吏司主事孙海的记录尤为详细:
· ……与原籍一佃户之女有私情,育有一子,安置于京郊,常秘密往视。此事极为隐秘,其正妻与同僚皆不知情。
· 可着力处: 此隐秘外室与私生子乃其致命弱点。若需其效死力,可由此入手,不动声色间予以掌控。
王长随合上“乙字叁号”册子,小心地将其放回一个标注着“工部”的檀木匣中。这样的匣子,在靠墙的档案架上还有十几个,分别对应着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各个重要衙门,以及一些关键的地方督抚。每个匣子里,都装着类似“乙字叁号”这样的册子,记录着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分析、整理出的信息。
这间库房,便是他的“档案库”,是他权力的源泉,也是他献给王振最有力的武器。
数日后,王振在司礼监值房内,接到了王长随呈上的一份薄薄的奏报。这不是正式的题本,而是一份私人呈文。
王振展开一看,标题是“关于工部数员可堪驱策之分析”。他微微挑眉,继续往下看。
文中并未罗列所有官员,而是精准地指出了三人:侍郎刘仁、都水司郎中赵德明、屯田司主事孙海。对每个人的分析,都简洁而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