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长随的档案

关于刘仁,指出其“性贪而惧,与陈敏有隙,其子求进”,建议“可许其子优缺,令其感恩;亦可示之以罪证,令其慑服。彼与陈敏之争,或可利用,使工部侍郎之位,尽归我意。”

关于赵德明,分析其“精通业务,性廉而困于家累,其子病重为忧”,建议“若施以援手,解其燃眉之急,必能收其心,使其为我所用。都水司关系河工漕运,至关重要。”

小主,

关于孙海,则点明其“有隐秘之瑕”,仅此一句,再无多言,但其中蕴含的掌控力,不言而喻。

奏报的最后,王长随写道:“此三人,性各异,求不同,然皆有隙可乘。投其所好,或可引为臂助;扼其要害,则必令其听命。如何措置,伏惟公公钧裁。”

王振慢慢合上奏报,指尖在光滑的纸面上轻轻敲击。他抬起眼,看着垂手恭立在下方的王长随。这个总是沉默寡言、几乎让人忽略其存在的文书太监,竟将人心洞察至此,将朝臣的弱点梳理得如此分明。

“刘仁贪婪,赵德明困窘,孙海有私……”王振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长随,你这份‘档案’,倒是比吏部的考功司还要精细几分。”

王长随躬身,语气一如既往的谦卑平静:“吏部记录明面之功过,奴才不过留意些旁枝末节,登不得大雅之堂。唯愿能对公公的大业,有些微末用处。”

“微末用处?”王振轻轻哼了一声,将那奏报放在案上,“你这份‘档案’,便是给了咱家一双透视人心的眼睛。很好。”他顿了顿,吩咐道,“刘仁那里,让毛贵去接触,看看他那个儿子,想要个什么位置。赵德明……寻个妥当的机会,让太医院的人去给他儿子瞧瞧病,银子,从咱家的账上出,做得干净些。至于孙海……”王振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暂且不动,留待有用之时。”

“奴才明白。”王长随应道。

“你这‘档案库’,要继续经营,扩大范围。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还有京营的那些将领,都要留意。不仅要记他们的过错,更要摸清他们的诉求,他们背后站着谁,心里向着谁。”

“是,公公。奴才已在着手整理都察院与京营部分官员的卷册。”

王振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王长随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如同他来时一样。

值房内重归寂静。王振再次拿起那份奏报,细细看着上面精准扼要的分析。有了王长随这双在暗处的眼睛,有了这份日益庞大的“档案”,他对朝臣的掌控,将不再依赖于简单的威吓或利诱,而是能够精准地找到每个人的弱点与需求,或拉拢,或打压,或操控于股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