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夜深人静之时,汪直独自一人来到万贵妃寝殿窗外,轻而易举地取回了那支金簪。他没有立刻交还,而是等到第二天清晨,万贵妃梳妆时,才趁着人多眼杂,假装从地毯边缘“发现”了簪子,呈了上去。
“娘娘洪福!簪子找到了!许是昨日不小心掉落,滚到了地毯边上,被流苏遮住了。”汪直捧着簪子,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欣喜。
万贵妃接过簪子,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珠翠,目光深邃地看了汪直一眼。她岂能不知这其中关窍?春桃手脚不干净,想偷了簪子栽赃或者传递出去,却被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太监识破并巧妙化解,既找回了簪子,又保全了昭德宫的颜面,更重要的是,没有打草惊蛇。
“嗯,是个机灵的。”万贵妃淡淡一句,不再多言。但没过几天,那个叫春桃的宫女便被寻了个由头,调去了浣衣局。而汪直,则被调到了殿内,负责一些更贴近万贵妃的杂事,比如传递一些不经过司礼监的私密条子。
渐渐地,一些更为“私密”的事务,也开始落到汪直头上。
一日,万贵妃斜靠在榻上,看着窗外渐渐凋零的花木,语气有些阴郁:“西边水榭那位,最近胃口似乎不错,听说还跟皇上提了几句家乡的小调?真是……扰人清静。”
汪直垂手侍立在一旁,心中明了。“西边水榭那位”指的是新近偶尔被皇帝临幸过一次的张才人,年轻,略有姿色,似乎让万贵妃感到了些许威胁。
“奴才听闻,张才人家乡潮湿,多食鱼虾,故而体内容易积聚湿气,偶感风寒便不易痊愈。”汪直声音不高,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若是饮食上再不小心,吃了些相克之物,怕是更要缠绵病榻些许时日了。”
万贵妃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没有看汪直,只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是吗?那倒是要仔细些。御膳房那边……你知道该怎么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奴才明白。”汪直躬身。他并未亲自去御膳房,而是通过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负责采买的小太监,将一些关于食物相生相克的“民间说法”,尤其是几种特定食材搭配可能引起“肠胃不适”的闲话,“无意间”透露给了与张才人小厨房有联系的一个婆子。
没过几天,张才人果然“偶感风寒”,上吐下泻,病恹恹地卧床不起,自然再也无法用歌声吸引皇帝了。皇帝去看了一次,见她形容憔悴,也就失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