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如同饿狼般冲入驿馆,踹开房门,挥舞着刀枪,向睡梦中的贡使砍去。郎秀在睡梦中被惊醒,刚要呼喊,便被一刀砍中脖颈,鲜血喷涌而出,当场毙命。其他贡使也纷纷在睡梦中殒命,根本没有分辨和反抗的机会。
刀光闪处,人头落地!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驿站的石板地,流淌成河。四十颗头颅被士兵们割下,用石灰腌制,装入木匣,作为“战功”封存起来。他们携带的贡品,则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充作“缴获”。
驿馆内,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血腥味浓烈得令人作呕。明军士兵放火焚烧了驿馆,试图销毁证据。
残杀贡使的暴行,如同在干燥的草原上投下了火种,瞬间点燃了海西女真各部的怒火。
次日一早,汪直亲率中路军主力,以“搜剿残敌、扩大战果”为名,出塞直奔海西女真一处较大的聚居地——兀剌海城。此时,大部分海西青壮要么外出狩猎,要么因贡使迟迟不归而派人四处寻找,要么已闻风暂避,营地内多为老弱妇孺和伤员。
明军如入无人之境,轻易便攻破了兀剌海城的外围防线。汪直骑在高头大马上,冷漠地看着士兵们纵火焚烧帐篷(庐帐),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天空染成了暗红色。无数家园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来不及逃走的老人和孩子在火海中凄惨哀嚎,声音撕心裂肺。
“杀!一个不留!”汪直高声下令,眼中没有丝毫怜悯。
明军士兵如同疯魔一般,手持刀枪,在营地内大肆屠杀。一名白发苍苍的女真老人,抱着年幼的孙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却被士兵一刀刺穿胸膛,祖孙二人一同倒在血泊中。一名怀孕的女真妇女,试图躲藏在柴草堆中,被士兵发现后,当场被砍死,腹中的胎儿也被挑了出来,惨不忍睹。
汪直骑在马上,缓缓踱步,冷漠地看着眼前这片被他制造的“赫赫战功”。
屠杀持续了整整一天,兀剌海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营地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焦糊味。明军士兵们忙着割取首级,清点“战果”,但即便如此,首级的数量依旧未能达到汪直和陈钺的预期。
“公公,首级数量不足,恐难向朝廷交代。”陈钺凑到汪直身边,脸上带着一丝焦虑。
汪直眉头紧锁,目光扫过营地周围的荒坟。这些荒坟是女真族人的祖坟,埋葬着历代部落首领和族人。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活人不够,死人来凑!传令下去,挖开这些荒坟,将里面的尸骨挖出,割取头颅,混杂在斩获的首级中,一起上报!”
“这……”陈钺心中一惊,挖坟掘墓乃是大逆不道之事,但转念一想,为了军功,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连忙应道,“公公高见!属下这就去安排!”
士兵们接到命令后,纷纷拿起铁锹锄头,开始挖掘荒坟。一具具早已腐朽的尸骨被挖出,颅骨被强行割下,与新鲜的首级混杂在一起。有的颅骨早已残缺不全,士兵们便用木头拼凑,涂上鲜血,伪装成完整的首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一番清点和“拼凑”,汪直和陈钺终于满意了。他们将郎秀使团的四十颗首级、兀剌海城屠杀的老弱妇孺首级,以及荒坟中掘出的颅骨,共计拼凑出“一千五百余颗首级”,并虚报焚毁“庐帐四百五十余寨”,缴获“牛马牲畜千余头,盔甲军器无算”。
不久,一份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送北京,字里行间充满了夸张与虚构:
“监军汪直、总兵官朱永、参赞军务陈钺奏:臣等奉命征讨女真叛逆,于抚顺关外设伏,分路进剿,直捣海西女真巢穴。贼寇负隅顽抗,我军奋勇杀敌,激战连番,大破贼众!计擒斩首级一千五百余颗,焚毁其庐帐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牲畜千余头,盔甲军器无算!海西女真经此一役,主力尽丧,胆寒溃散,短期内再无犯边之力!辽东边境,得以肃清!臣等恳请陛下圣裁,犒赏三军!”
捷报传到京城时,朱见深正在宫中与内阁大臣商议赈灾之事。听闻辽东大捷,他顿时龙颜大悦,连日来的烦闷一扫而空。
他立刻下旨褒奖:抚宁侯朱永进封保国公,子孙世袭;辽东巡抚陈钺擢升户部尚书,掌管天下财政;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加俸三十六石,并授予督十二团营的重任,掌管京城精锐禁军。一时间,汪直、陈钺等人风光无限,成为了朝廷中的新贵。
然而,在遥远的辽东,被鲜血与火焰点燃的仇恨,已然燎原。海西女真各部得知贡使被屠、家园被毁、亲人惨死的消息后,悲愤交集,哭声震天。郎秀所在的部落首领,召集了海西叶赫、乌拉、哈达三部的首领,歃血为誓:“明人不讲信义,屠我使者,毁我家园,杀我亲人,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很快,以复仇为名的海西骑兵,开始频繁出现在云阳、青河堡、抚顺关等明军防区。他们行动迅捷,来去如风,手段残酷,所过之处,烧杀抢掠,以牙还牙。明军的哨所被焚毁,边民的村庄被洗劫,无数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其惨状与此前明军屠杀女真族人如出一辙。
云阳堡的一名边民,全家七口皆被女真骑兵杀害,房屋被焚烧殆尽。侥幸逃生的孩童,亲眼目睹父母被砍死,姐姐被掳走,眼中充满了仇恨的泪水。青河堡的守军试图抵抗,却因兵力空虚、将领畏缩,被女真骑兵轻易攻破,守军全军覆没,堡内百姓被屠戮一空。
而那些手握兵权的边军将领,或因此前的屠杀损耗了实力,或因畏惧汪直的权势,担心被追究“办事不力”的责任,竟大多畏敌不出,紧闭城门,任由女真骑兵在城外肆虐,任由边民遭受荼毒。辽东边境,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惨烈。
汪直带着“赫赫战功”和皇帝的丰厚封赏,志得意满地踏上了归程。他乘坐着华贵的马车,行走在回京的官道上,沿途官员的奉承、百姓的敬畏,让他愈发志得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