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严嵩倒台

冯保不再多言,立刻转身隐入渐散的雾气中。他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回宫路上,冯保特意绕道西苑宫墙之外。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洒在宫墙上,将宫墙的轮廓勾勒出一线金边。恰逢陈矩带着一队小火者巡夜交接完毕,从角门走出。

两人在薄雾中相遇,目光一触。

冯保脚步微顿,停下脚步。他看着陈矩,这个比自己晚入宫二十余年的后辈,沉稳干练,心思缜密,深得高忠赏识,将来必成大器。他低声道:“严党覆灭,只在旦夕。此刻宫闱内外,耳目最杂,贤弟当谨言慎行,勿要卷入是非。”

陈矩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多谢冯兄提点。弟谨记。权欲熏心,终招祸患,此乃千古不易之理。”他知道,冯保此刻正处在风口浪尖,与徐阶联手扳倒严党,一旦成功,必将权势滔天。但他也明白,伴君如伴虎,权力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冯保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转身步入即将开启的宫门,身影消失在巍峨的殿宇阴影中。陈矩直起身,望着冯保离去的方向,又抬头看向东方那愈发明亮的天空。阳光驱散了薄雾,照亮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也照亮了这座禁城里无数人的命运。

午时,嘉靖皇帝在万寿宫召见内阁大臣。徐阶带着锦衣卫呈上的账册和冯保提供的证据,跪在御座前,声泪俱下地弹劾严世蕃:“陛下,严世蕃贪赃枉法,数额高达千万两;勾结倭寇,意图不轨;私通白莲教,图谋叛逆!桩桩件件,证据确凿,恳请陛下严惩!”

嘉靖皇帝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账册,看着严世蕃与倭寇的密信,脸色铁青。他一直知道严嵩父子贪腐,但没想到竟到了如此地步,甚至敢勾结外敌,图谋不轨。蓝道行“降仙”的话语再次在耳边响起,他猛地一拍御案:“好个严嵩!好个严世蕃!朕待他们不薄,他们竟敢如此欺君罔上!”

他当即下旨:将严世蕃打入诏狱,严刑审讯;削去严嵩首辅之职,贬为庶民,流放雷州;严党其余成员,一律革职查办,查抄家产。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那些被严党打压多年的官员,纷纷拍手称快,上书弹劾严党余孽。诏狱里,严世蕃起初还想顽抗,但在酷刑之下,加上证据确凿,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供出了所有同党。

不久后,嘉靖皇帝下旨,将严世蕃斩首示众,家产抄没。严世蕃被押往刑场的那天,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扔出烂菜、石块,咒骂着这个作恶多端的奸贼。当刽子手的刀落下,人头落地的那一刻,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而严嵩,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首辅,在流放途中,受尽了屈辱。昔日的门生故旧,如今避之不及;沿途的百姓,对他唾骂不止。他看着自己亲手建立的权势帝国轰然倒塌,看着儿子身首异处,心中悔恨交加,却早已无力回天。最终,在流放雷州的途中,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病死在一座破庙里,身边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严党倒台的消息传到紫禁城,冯保正在司礼监处理公务。他听到消息,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地吩咐小禄子:“传我命令,东厂继续追查严党余孽,凡有牵连者,一律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