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榘立刻点头:“明白,我回头就拟一个名单和方案。”
“第二,”张百川看向黎昱:“党政工作这一块,老黎你多费心。这批干部里有很多搞地方工作的专业人才,把他们派下去,到县、区、配合我们的部队,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基层政权和民兵组织。告诉同志们,要和山东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老百姓真心实意支持我们,我们才是鱼入了水。”
黎昱拿出记录本迅速记录:“好。群众工作是根本,我亲自抓。建立农会、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这几项要马上推动起来。”
“第三,”张百川的手指再次点向地图上的津浦线:“还是要落在这根‘扁担’上。不过,我们不急着去撅它。我们要沿着这根扁担,把我们的根须扎下去。利用这批干部向铁路沿线的敌占区、游击区渗透,建立我们的秘密交通站和情报网。同时,组织精干的小股部队,不限于咱们的老部队,也要带动地方武装,对津浦线进行不间断的、麻雀战式的破袭。扒铁路、割电线、打闷棍,让鬼子的火车永远跑不顺当,疲于奔命。”
最后他总结道:“总方针就是:内部整固,外部扰袭。 先把我们自己的根基打牢,让鬼子睡不着觉,为我们主力部队的整训和壮大争取时间。”
黎昱和陈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张百川的这个部署,既有战略高度,又贴合山东当前实际,稳妥而富有进攻性。
“我完全同意。”黎昱表态。
“我没意见,就这么干,”陈榘也说道。
几天后,来自延安的五百多名干部安全抵达。这批干部虽然旅途劳顿,但个个精神饱满,眼神里充满了战斗的渴望。在军区指挥部外的打谷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百川看着下面的人群,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进入了主题:“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欢迎你们到来,山东是华中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鬼子在这里驻有重兵,反动势力盘根错节,斗争环境复杂艰苦。中央派你们来是来吃苦、来战斗、来工作的,”
他的声音在谷场上空回荡:“你们当中,有能带兵打仗的军事干部,有善于发动群众的地方工作干部,还有懂经济、懂文化的专业人才。山东的老百姓需要你们,山东的抗日队伍需要你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山东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的亲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具体的工作安排,黎昱副书记和陈榘参谋长会和大家详细谈。我只强调一点:到了新的岗位,要虚心向当地同志学习,向老百姓学习。要把你们在延安、在抗大学到的东西,和山东的实际结合起来。工作上遇到困难,可以提,可以争论,但任务一旦确定,就必须坚决执行,”
“同志们,山东的局面,要靠我们一起去打开,有没有信心?”
“有,”五百多人的吼声汇聚在一起。
欢迎会结束后,干部们被迅速分流。一部分充实到军区司令部和各旅团,一部分由黎昱谈话,派往各地开展政权建设工作,还有一批精通爆破、侦察等技能的特长人才,被陈榘直接编入了新组建的军区直属侦察大队和工兵教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