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万元户的喜忧

记者听得连连点头,镜头再次扫过院子里的乡亲:“听两位这么说,‘万元户’不只是自己赚钱,还带动了全村的生意啊!”

“对!”林薇坚定地说,“中央说‘先富带后富’,我们觉得,这才是‘万元户’真正的意义。我们接下来还想办个免费培训班,教大家记账、报税、申请个体户执照,把包装、找销路的经验都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能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采访结束后,记者握着两人的手:“你们这思路真开阔!回头我们把采访播出去,让全县都学学你们的经验!”

看着摄像机走远,乡亲们更热闹了——刚才还在问包装经验的妇女们,这会儿直接围上来问:“秀兰丫头,菜市场的菜摊还能加人不?我家种的黄瓜快熟了!”“红梅丫头,砖厂还招人不?我家那口子想找活干!”

林薇和楚瑶一一应着,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更踏实了——刚才对着镜头说的话,不是客套,是真真切切的想法。

傍晚,林薇和楚瑶坐着送货的卡车回镇上。车厢里堆着新收的山货,晚风吹来泥土和植物的清香。

楚瑶兴奋地说:“刚才在镜头前,我一点都不紧张!你看乡亲们那股子劲儿,咱们的培训班肯定能办得火!”

林薇望着窗外后退的田野,神情比白天更坚定:“今天采访的时候我就想,‘万元户’这个名头,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刘大爷说我们‘赚巧钱’,但只要我们能帮大家把‘巧钱’变成‘稳钱’,他总有一天会理解的。”

“对!”楚瑶点头,“咱们还要把超市、杂货铺、小吃摊的模式复制出去,让咱们镇都富起来!以后别人提起‘万元户’,想到的不只是宋家,还有咱们村一群靠智慧赚钱的人!”

车窗外,供销社门口的“万元户光荣榜”还在风中飘荡,红得耀眼。但对林薇和楚瑶来说,那张榜单早已不是终点——她们要走的,是一条能带领更多人一起向前的路。这个秋天,她们不仅赚到了钱,更懂了:真正的光荣,不是墙上的奖状,是让更多乡亲的脸上,都露出像赵金凤那样满足的笑。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