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长翻材料的速度不快,每一页都看得很仔细,红笔在纸上不时停顿。过了十几分钟,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不错,比我预想的好。你们把‘企业+农户’的模式写清楚了,带动农户的数量和增收数据也具体,这很好。”
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王局长又拿起红笔,在材料上画了个圈:“这里可以再改改。‘解决就业12人’,可以改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2人,其中妇女8人’,现在县里正在推动妇女就业,加上这个细节,更有亮点。”
他又指着“未来规划”:“山货加工厂的产品,可以再丰富点。除了核桃酥、板栗糕,还可以做真空包装的鲜核桃、糖炒栗子,这些产品保质期长,能卖到外地去,符合‘拓宽销售渠道’的政策方向。”
楚瑶连忙拿出笔记本记下:“王局长,那我们申请专项贷款,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你们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产证明,还有这份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报给乡镇企业局就行。”王局长喝了口菊花茶,继续说,“我看你们的规划很实在,只要材料齐了,评审通过的可能性很大。对了,你们分店开业的时候,我可以去看看,要是山货品质好,我还能帮你们联系县城的供销社,让他们帮你们代卖。”
林薇惊喜地站起来:“真的吗?谢谢您,王局长!”
“不用谢。”王局长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你们年轻人有想法、肯实干,还愿意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这就是我们要扶持的乡镇企业。当年我搞合作社的时候,条件比你们差多了,连台拖拉机都没有,现在政策好了,你们要抓住机会,好好干。”
小主,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王局长留三人在农业局的食堂吃饭。食堂的饭菜很简单,一荤一素一汤,王局长却吃得很香,还跟他们聊起了过去的事:“我年轻的时候,在公社当农技员,看着农民种的粮食卖不出去,心里急啊。现在好了,有了乡镇企业,能帮农民把产品变成钱,这就是进步。”
饭后,三人送王局长回办公室。临走时,王局长拍了拍林薇的肩膀:“材料修改好后,直接送到我办公室,我帮你们优先审核。记住,乡镇企业不是为了自己赚钱,是为了带动一方经济,只要你们守住这个初心,肯定能发展好。”
走出农业局的大门,阳光正好,楚瑶兴奋地拉着林薇的手:“太好了!王局长不仅帮我们改材料,还愿意帮我们联系供销社,这下咱们的山货不愁卖了!”
周晓云也笑着说:“我爸说王局长人好,果然没说错。他教我们的那些修改意见,比我们自己琢磨半天管用多了。”
林薇望着远处的田野,心里暖洋洋的——她想起刚穿越过来时,担心自己适应不了80年代的生活,担心宋家的杂货铺做不起来,可现在,有政策的东风,有周斌、王局长这样的干部帮忙,还有一家人的齐心协力,她突然觉得,未来的路越来越清晰了。
“咱们回去后,赶紧把材料修改好,报给乡镇企业局。”林薇握紧拳头,眼里满是坚定,“分店要尽快开业,加工厂的规划也要提上日程,咱们要抓住这阵东风,好好干一番事业!”
楚瑶和周晓云用力点头,三人的脚步轻快地走在马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
回程的吉普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车窗外的田野里,麦子刚出苗,绿油油的一片,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色。楚瑶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色,感慨道:“没想到这个年代的干部这么务实,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而是真的愿意帮我们解决问题。”
林薇也望着窗外,轻声说:“也许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在摸索,都在成长,干部们想帮群众致富,群众想抓住机会改变生活,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周晓云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修改后的材料,嘴角一直带着笑:“我爸刚才给我打电话,说王局长已经跟他夸咱们了,说咱们是‘有担当的年轻人’。”
吉普车在暮色中驶回宋家屯。远远地,就能看见超市门口那盏新换的100瓦灯泡亮着,比原来的灯泡亮多了,橘黄色的灯光照在水泥地上,像铺了层银。宋老实和赵金凤正站在门口等,看见他们回来,连忙迎上去。
“怎么样?王局长同意帮忙了吗?”赵金凤拉着周晓云的手,急切地问。
林薇笑着点头:“不仅同意了,还帮我们改了材料,说咱们的申请很有希望通过。等咱们转成乡镇企业,就能申请专项贷款,建山货加工厂了!”
宋老实摸了摸烟袋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咱们宋家能有今天,多亏了你们这些年轻人。以后啊,咱们不光要自己富,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超市里的灯光亮了一夜,林薇、楚瑶和周晓云连夜把修改好的申请材料打印出来,一式三份,每份都装订得整整齐齐。第二天一早,林薇和楚瑶拿着材料,去了县乡镇企业局,把材料交到了王局长的办公室。
王局长接过材料,笑着说:“放心吧,我会尽快组织评审,有消息了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走出乡镇企业局的大门,林薇和楚瑶相视一笑。她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政策的东风已经吹来,她们要扬起自己的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带着宋家、带着乡亲们,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远处的天空湛蓝,阳光正好,仿佛在为他们的未来,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