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规矩成方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元宵节。林薇和楚瑶决定搞一次“满额抽奖”活动,总店和分店联动——顾客在任意一家店消费满五十元,就能凭小票抽奖,一等奖是一台电风扇,二等奖是一袋大米,三等奖是一瓶酱油。

这是超市第一次搞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光是奖品调配、抽奖券制作、人员安排,就是个大工程。活动前一天,林薇和楚瑶忙到半夜,才把所有细节敲定:总店负责制作抽奖券,分店负责摆放奖品;每家店安排三个人负责抽奖,两个人负责维持秩序;还制定了应急预案——要是抽奖券不够了,就用手写的临时券;要是奖品没了,就登记顾客信息,第二天补发。

可活动当天,还是出了意外。上午十点多,总店的抽奖券就被领完了,负责抽奖的刘淑珍急得给楚瑶打电话:“李经理,抽奖券没了!好多顾客都在这儿等着呢,这可咋整?”

没过十分钟,分店的电话也打了过来,是李小明接的:“王经理,咱们店的红灯笼被顾客买光了!本来想挂在抽奖区当装饰的,现在没了,顾客都说不热闹。”

对讲机里乱成一片,新员工们都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楚瑶正要往总店赶,却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刘淑珍的声音:“大家别慌!王经理之前说过,抽奖券没了就用手写的临时券,我现在就带两个人去办公室写,保证不耽误顾客抽奖!”

紧接着,李小明的声音也传了过来:“林经理,我刚才问了隔壁的杂货店,他们还有二十个红灯笼,我跟老板商量好了,先借咱们用,明天再还他!我现在就去拿!”

楚瑶和林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她们没想到,这些曾经抵触制度的员工,现在居然能熟练运用应急预案,主动解决问题。

更让她们意外的是老张和老李。分店的奖品摆得乱七八糟,顾客抽奖时总找不到对应的奖品,老李见状,立刻带着大庆和两个新员工,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奖品分开摆放,还在每个区域贴了标签;总店的顾客太多,收银台排起了长队,老张主动过去帮忙,他虽然没学过新的收银系统,却凭着多年的经验,快速帮顾客装袋、算账,缓解了收银台的压力。

那天的活动,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当元宵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时,林薇和楚瑶算了一下,两家店的当日营业额加起来,比平时翻了三倍,创下了开业以来的新高。

总结会上,林薇拿着厚厚的销售报表,脸上满是笑容:“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这次活动能这么成功,全靠大家按制度办事,遇到问题不慌不乱。咱们之前定的规矩,今天都用上了——这就是规矩的力量。”

她话刚落,周晓云就端着一摞奖状走了进来。刘淑珍因为妥善处理抽奖券危机,得了“服务之星”;李小明因为及时借到红灯笼,得了“应变之星”;老张和老李因为主动帮忙,各得了一张“奉献之星”奖状。

刘淑珍捧着奖状,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我……我这么大年纪,还能得奖状……以前在家带孙子,从来没人夸过我。谢谢林经理,谢谢楚经理!”

老张接过奖状,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我总觉得规矩没用,现在才知道,好规矩能让咱们干活更顺手,还能让咱们得到认可。以后我肯定更守规矩,好好干!”

月底的发薪日,员工们拿着工资条,都愣住了——工资条上多了“绩效奖金”一栏。李小明的奖金比基本工资还多,他拿着钱,先去供销社给养母买了件新棉袄,剩下的钱悄悄存进了信用社,还跟养母说:“妈,以后我每个月都能拿奖金,咱们再也不用省吃俭用了。”

铁牛拿着奖金,给家里的孩子买了两本连环画,还在例会上说:“以前我总觉得干活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才知道,好好干活不仅能多挣钱,还能得小红花、得奖状,这比啥都强。”

刘淑珍把奖金攒起来,准备给刚出生的孙子买个银锁。她跟楚瑶说:“现在我每天上班都特别有劲儿,不仅能挣钱,还能学东西。我儿子都说,我现在比以前精神多了。”

夜深了,林薇和楚瑶还在办公室核对报表。窗外飘来刘淑珍教新员工唱顺口溜的声音:“交接班要记清,货物数量写分明;收银时要仔细,零差错得奖金……”夹杂着李小明噼里啪啦的算盘声,还有铁牛跟老张开玩笑的笑声。

“真没想到,最守规矩的,反而是最初最抵触的人。”楚瑶放下手里的笔,感慨地说,“以前我总担心,规矩会让大家觉得生分,现在才发现,好的规矩能让大家更齐心。”

林薇微笑着点头,看向窗外:“因为好规矩保护的是老实人。它不会让肯干的人吃亏,也不会让偷懒的人占便宜。咱们超市要想长久做下去,靠的就是这些守规矩的老实人。”

月光透过新装的玻璃窗,照在墙上的《宋家超市管理制度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有的被划掉了,有的被修改了,旁边还贴着员工们提的建议——那是这个小小商业王国成长的轨迹,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见证。

可林薇和楚瑶都不知道,在邻县的汽车站,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身影正站在路灯下,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