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浪子回头

“让我试试吧。”宋卫东突然开口,他刚从外面拉货回来,手里还拿着个没吃完的馒头。

众人都愣住了。楚瑶看着他,眼里带着疑惑:“你...会谈判?”

宋卫东放下馒头,摸了摸鼻子:“以前在牌桌上,不也得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想要什么、怕什么嘛。陈老板是商人,肯定想多赚钱,也想找个靠谱的合作方——咱们只要让他觉得,跟咱们合作划算,这事就能成。”

第二天,宋卫东特意换了件干净的中山装,提前去超市把水果区收拾干净,还在货架上贴了“南方精品水果”的字样。陈老板来的时候,他没急着进办公室谈价格,而是先领着他逛超市。

“陈老板,您看咱们这店面,是粮站改造的,冬暖夏凉,后面还有个小冷库,专门用来存水果,温度能调到五度,荔枝放一周都新鲜。”宋卫东指着冷库的方向,语气笃定,“整个县城,就咱们家有这条件——您要是跟别家合作,水果放三天就坏了,损耗大,您也不划算。”

陈老板点点头,没说话,眼里却多了点兴趣。宋卫东又领着他去看“宋记”特产专柜,玻璃罐里的辣酱、泡菜摆得整整齐齐,标签上印着“宋家自制”的小印章。

“您看,咱们有自己的品牌,街坊都认。您的水果要是放在这儿卖,咱们能装成礼盒,贴上‘宋记精选’的标签,比散装卖贵三成,您的利润也能涨不少。”宋卫东停顿了一下,凑近陈老板,声音压得低了点,“不瞒您说,我朋友以前在供销社当主任,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年底供销社要开商户联谊会,到时候能邀请不少大客户——您要是跟咱们合作,到时候我可以把您介绍给他们,您的水果能卖到周边几个县。”

这话戳中了陈老板的心思。他这次来县城,就是想打开周边市场,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渠道。他盯着宋卫东看了几秒,突然笑了:“宋老板,你倒是会替我着想。行,价我降百分之十五,损耗咱们各担一半,合同现在就能签。”

合同签下来的时候,林薇和楚瑶都松了口气。宋卫国刚好来超市送东西,听说这事,惊喜地拍着弟弟的肩膀:“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这手了?以前跟你说生意上的事,你都嫌烦!”

宋卫东不好意思地挠头,目光落在楚瑶身上,语气认真:“以前不懂事,现在知道了,做生意跟做人一样,得替别人着想,才能长久。”

楚瑶看着他,心里那道松动的伤口,好像又暖了点。

这天晚上,楚瑶起夜,发现厨房的灯还亮着。她走过去,透过门缝看见宋卫东坐在小板凳上,对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手里的铅笔头都快用完了,连她走近都没发现。

“在写什么?”楚瑶轻轻推开门,声音很轻。

宋卫东吓了一跳,手里的铅笔差点掉在地上。他下意识想把本子藏起来,又停住了,把本子推到楚瑶面前,语气有点局促:“在算...怎么把送货范围扩大到周边村子。最近总有人打电话来,说想买咱们的东西,就是路远不方便。”

楚瑶拿起本子,泛黄的纸页上,画着密密麻麻的路线图,每个村子的名字都用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写着注释:“李庄:老人多,要送软烂的糕点、无糖的饼干”“王屯:孩子多,糖果、奶粉好卖”“张村:种棉花的多,肥皂、洗衣粉需求量大”。字迹算不上好看,甚至有些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写得很认真,连路线上的岔路口都标得清清楚楚。

“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的?”楚瑶的指尖拂过纸页,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暖。

“有段时间了。”宋卫东低着头,声音很轻,“每天送完货,我就骑着车去周边村子转,记记他们需要什么。上次你跟我说,想让超市的生意再好些,给知遥攒点学费...我总得做点什么,才对得起你当初留下的那缕头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瑶的心猛地一震。她想起两年前,自己抱着刚满月的知遥,哭着要跟宋卫东离婚,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掉了一缕头发在他的枕头下。后来她没走成,那缕头发却被他夹在了钱包里,一直带在身上——她也是偶然发现的,当时没说话,心里却一直记着。

月光从厨房的窗户漏进来,照在宋卫东的手上。那双手曾经只会摸牌、掷骰子,指缝里总沾着烟味,现在却布满了厚厚的茧子,是修推车、搬货、画路线图磨出来的。楚瑶突然伸手,轻轻覆在他的手上:“别熬太晚,明天还要早起送水果。”

宋卫东愣住了,抬头看着楚瑶,眼里闪着光。他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重重地点了点头。

真正的考验,在一个暴雨天突然到来。

那天早上,去市里进货的卡车在半路抛锚了,赵志刚打电话来说,至少要修四个小时才能走。可偏偏这天,要给县机关食堂送两百斤大米、五十斤面粉和三十斤蔬菜——食堂中午要给干部们做饭,要是送不到,不仅要赔钱,以后的合作也黄了。

“这可怎么办?”刘淑珍急得在屋里转圈,“卡车修不好,咱们总不能扛着去啊!”

林薇看着外面的暴雨,眉头皱得紧紧的:“要不跟食堂说说,能不能推迟到下午?”

“不行。”楚瑶摇了摇头,“食堂早上就要备菜,推迟到下午,他们肯定不愿意。而且这是咱们第一次给机关食堂送货,不能出岔子。”

就在这时,宋卫东突然站起来,从墙角推出自行车:“我去!我知道有条小路,从县城绕过去,骑快点三个小时能到市里,把货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