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产权明晰

宋卫民则沉默着,他管理“宋锦”后,更能理解激励的重要性,但“分家产”这个念头,还是让他心里本能地感到抵触和不安。

会议室里一时间充满了反对和疑虑的声音。唯有楚瑶和周晓云,眼中闪烁着理解和支持的光芒。楚瑶是理念上的共鸣者,而周晓云,则从财务和法理的角度,看到了股份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爹,娘,大哥,大嫂,卫国,卫民,”林薇没有被眼前的反对声浪吓倒,她早已预料到会是这样,“大家先别急,听我慢慢说。我说的是股份制改造,不是把家产白白送人。”

她拿起笔,在白板上画起来:“首先,产权要清晰。我们现在虽然叫集团,但内部资产、利润其实是混在一起的。超市赚的钱贴补了食品坊的研发,‘宋锦’的利润可能被用来给超市进货。时间长了,谁也说不清哪个事业部真正赚钱,哪个在亏钱,干得好和干得不好,区别不大。股份制第一步,就是要清产核资,把集团的真正家底算清楚,明确每个事业部的资产和权益。”

她顿了顿,看向兄弟们:“然后,我们可以将大部分股权,比如百分之七十或者八十,明确划分给我们自家人。这部分,可以根据这些年的贡献、未来的职责来分配,立下字据,以后继承、转让都有凭有据,避免子孙后代为了争产伤了和气。这难道不是对宋家根基最好的保护吗?”

这番话,稍稍安抚了家人们激动的情绪。清晰产权,避免后世纷争,这一点戳中了宋老实内心最深处隐忧,他吧嗒烟袋的速度慢了下来。

“那剩下的呢?真要分给外人?”赵金凤追问道。

“剩下的部分,”林薇继续解释,“可以用来做股权激励。比如,周晓云为集团构建了财务体系,功不可没,可以分配一部分;食品坊的核心老师傅,掌握了关键配方和技术,为了留住他,可以给他一部分技术股;‘宋锦’的设计是楚瑶的心血,也可以作价入股;甚至像张明、李莉这样有潜力的年轻人,以及各个岗位表现极其突出的老员工,都可以在未来,用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来换取期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瑶适时补充,语气带着感染力:“娘,您想,如果食品坊的老师傅自己就是公司的小股东,他还会轻易被别家高一点工资挖走吗?如果‘宋锦’的女工们知道,自己多缝一件漂亮衣服,年底就能多分红,她们会不会更有干劲?这叫把‘给老板干活’,变成‘给自己干活’!”

周晓云也从专业角度分析:“从财务和法律上看,股份公司结构更清晰,未来如果我们需要向银行大规模贷款,或者甚至……有一天想和更大的公司合作,股份制是基础。而且,员工持股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激发内生动力,这是被现代企业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