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的改革方案在顾问委员会的缓冲下继续推进,但最初的阵痛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周一清晨,财务部里乱成一团。新上的财务系统让老会计们手足无措,凭证录入错误频发,整个部门的效率下降了近一半。
“这什么破系统!”老会计王师傅气得直拍桌子,“我手工记账三十年从来没出过错,现在倒好,一张凭证录三遍都通不过!”
与此同时,采购部也怨声载道。新要求的供应商比价流程让简单的采购变得复杂无比,李大明对着电脑屏幕发愁:“买个扫把都要三家比价,这不是折腾人吗?”
最严重的混乱发生在仓储部。新引入的条形码管理系统频频出错,不是扫描枪读不出码,就是系统库存与实际对不上。一天之内,发货错误就发生了三次。
“看看!这就是你们要的改革!”宋卫国在周会上大发雷霆,“以前一天能发五百单,现在连三百单都发不出去!客户投诉电话都快打爆了!”
杨帆面色凝重:“新系统上线初期确实会有不适应,这是正常的阵痛期...”
“阵痛?这是要命!”宋卫国把一叠客户投诉单摔在桌上,“再这样下去,客户都要跑光了!”
楚瑶支持杨帆:“任何改革都有代价,关键是看长远效益。”
“长远?眼下这关过不去,还有什么长远?”宋卫国反问。
林薇沉默地看着手中的报表。数据显示,改革推行一个月来,运营成本不降反升,效率明显下降,员工怨气冲天。
“给我两周时间。”杨帆突然开口,“如果两周后情况没有改善,我自愿辞职。”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楚瑶急道:“杨总监,这不合适...”
“不,就这样决定。”林薇终于开口,“但我们不是要你辞职,而是要你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会后,杨帆立即组建了应急小组,亲自驻点问题最严重的部门指导工作。他手把手教老员工使用新系统,简化操作流程,同时抽调年轻员工一对一帮扶。
然而,情况在第二周更加恶化。
一天早上,服装部发现新上的生产管理系统出现严重漏洞,导致一批急需的订单用料计算错误,价值二十多万的布料被错误裁剪,造成巨大损失。
“这就是你所谓的科学管理?”宋卫国在事故现场痛心疾首,“二十多万啊!要是以前,根本不会出这种错!”
杨帆面色苍白,但仍坚持:“这是系统调试期的问题,我们会立即修复...”
“修复?损失谁来承担?”李大明趁机发难,“照我说,就该停掉这些花里胡哨的系统,回归老办法!”
当晚,林薇接到三个重要客户的投诉电话,表示如果发货准确率不能保证,将考虑终止合作。
压力之下,连楚瑶都开始动摇:“薇薇,是不是我们真的太急了?”
林薇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灯火通明的仓库。工人们还在加班处理因系统错误导致的混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疲惫。
“再坚持一下。”她轻声说,“改革就像分娩,阵痛越剧烈,新生命越健康。”
她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在维持新系统运行的同时,启动人工备份流程。双轨运行虽然增加工作量,但能确保过渡期不断链。
这个决定遭到杨帆的反对:“这样会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工作量,而且可能让员工产生依赖心理,不愿学习新系统。”
“先活下去,再谈发展。”林薇态度坚决,“我们不能在改革中把客户丢掉了。”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双轨运行虽然辛苦,但至少保证了基本运营。员工们在实践中逐渐熟悉新系统,错误率开始下降。
转机出现在第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