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阵痛与成效

一天下午,销售部接到一个紧急大单:某单位需要五百份中秋礼盒,三天内交货。按照旧流程,光确认库存、协调生产就要一天时间。但在新系统下,小王只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库存查询、生产排期和物流安排。

“杨总监,系统显示食品厂明天下午能完成生产,仓储部当晚可以打包,物流部已经调派了专车...”小王兴奋地汇报,“这个单子我们接下来了!”

这笔意外之订单让所有人看到了新系统的潜力。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新采购流程下,李大明通过供应商比价,为这批订单节约了百分之八的成本。

“看来...这新办法确实有点用。”李大明私下对宋卫国承认。

首月结束时,财务数据仍然难看:运营成本上升百分之五,销售额下降百分之二,利润下滑百分之十。

但在顾问委员会上,赵金凤出人意料地支持继续改革:“我看了数据,虽然总体不好,但最后一周已经有起色。新芽破土,总要经历阵痛。”

宋老实也表态:“做生意要看长远。只要方向对,短期亏损不可怕。”

在老一辈的支持下,改革得以继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个月,情况开始好转。

新系统运行逐渐稳定,错误率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员工们开始尝到甜头:销售部的客户数据系统帮助他们精准推送促销信息,采购部的比价系统让李大明的谈判更有底气,财务部的自动化报表让周晓云能更快完成月度结算。

一天,宋卫国在仓库里发现了新系统的妙用。通过库存预警功能,他成功避免了一次断货危机。

“这个...确实比靠脑子记要靠谱。”他难得地承认。

第三个月,成效开始显现。

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周晓云汇报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在销售额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本月利润环比增长百分之十八。”她指着投影幕布,“主要得益于运营成本下降百分之十五,其中采购成本下降百分之八,仓储损耗下降百分之五,行政管理费用下降百分之二。”

会议室里响起惊叹声。

杨帆补充说明:“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库存周转率从2.1提高到2.8,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按照这个趋势,年底利润率有望突破百分之二十。”

宋卫国看着手中的报表,久久不语。这些数字比他最乐观的预估还要好。

李大明忍不住问:“杨总监,那个供应商评估系统...能不能教教我更高级的用法?我发现有些数据还不会分析。”

会场上响起善意的笑声。连最顽固的老员工都开始主动学习新系统了。

会后,林薇和楚瑶在办公室相视而笑。

“总算熬过来了。”楚瑶长舒一口气。

林薇点点头:“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效益提升后,如何分配成果才是关键。”

她敏锐地意识到,改革成效显现后,新的矛盾即将产生:年轻员工认为自己是效益提升的主力,老员工则认为自己的经验不可或缺。

果然,在次月的绩效考核中,销售部的小王因为业绩突出,收入首次超过了老销售王师傅。

“我带了这么多徒弟,现在倒要被徒弟超过了?”王师傅愤愤不平。

而行政部新来的大学生小李,因为熟练掌握新系统,考核分数远高于部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