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看了他一眼:“小伙子,这些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能卖一点是一点,不能糟蹋粮食。而且很多老顾客就愿意买这些,实惠。”
这番话让宋知遥若有所思。晚上回家,他第一次主动和楚瑶讨论起减少生鲜损耗的问题。
宋浩轩的变化更明显。这个曾经娇生惯养的青年,现在能和工人们一起坐在货箱上吃盒饭,听他们讲工作中的趣事。他学会了开叉车,知道了如何合理规划仓库空间,甚至发现了物流调度中的一个可以优化的小环节。
“爸,”他在电话里对宋建国说,“仓库管理其实很有学问,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
意外的发现
实践进入第二周,孩子们开始展现出不同的特质和兴趣。
宋佳在收银时格外细心,她发现很多老年顾客对电子支付不熟悉,但又不好意思问。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手绘了一份简单的电子支付操作指南,还耐心地教老人们使用。
这个小小的举动,得到了很多老年顾客的称赞。店长特意在晨会上表扬了她。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食品厂实习的宋家小妹妹宋雨萌,对“宋记”酱菜的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跟着老师傅们学习腌制技术,认真记录每一个步骤,还提出了一个想法:
“为什么我们不把每种酱菜的故事写在包装上呢?比如这个萝卜干,是赵奶奶从她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这样顾客吃的时候,不仅能尝到味道,还能感受到背后的情感。”
这个建议让楚瑶和林薇眼前一亮。
深夜的思考
一天晚上,楚瑶路过儿子房间,发现灯还亮着。推门进去,看见宋知遥正在台灯下写写画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妈,你看,”他兴奋地展示自己的笔记本,“这是我观察到的生鲜区客流规律,还有顾客的购买习惯。我觉得如果调整一下陈列方式,应该能提高销售额。”
楚瑶接过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据和分析,虽然稚嫩,但思路清晰。
“你怎么想到研究这些的?”她惊讶地问。
宋知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以前总觉得超市就是卖东西的地方,现在才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妈,你们真不容易。”
这一刻,楚瑶知道,这个暑假的实践值了。
中期分享会
实践进行到一半时,集团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期分享会。六个孩子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宋浩轩展示了他优化的仓库货位图:“通过调整高频取用商品的位置,我们每天能减少三百多米的行走距离。”
宋佳分享了她服务老年顾客的心得:“耐心和尊重是最好的服务。”
宋雨萌则带来了她设计的“宋记故事”标签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