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大地回暖,积雪消融。

安竹山庄后面的竹林早已返青,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林中小亭,溪流潺潺。

几人围着一方石桌小聚,焚香煮茗,谈玄论道。

“沧浪之水濯我缨,青山之侧洗我心......”

清虚子姿容不雅的倚靠在亭柱上,手持一盏清茶,和着身旁的流水声随心而歌。

神情轻松,不见了往日里那股积郁在眉宇间的愁苦,满是自在。

正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便是他此刻最真实的写照。

“清虚子道友,今日兴致颇高啊。”

严华引着觉明和尚,从林中小路里缓缓走来,笑着打趣。

闻声。

清虚子停下悠悠唱声,朗然一笑,起身相迎。

“多年块垒,一朝尽去,心中畅快之下,自然便也是兴致高昂!”

“严道友还说我?你亦不是如此!”

相互打趣一句。

他的视线转而落在一旁正在为众人添茶的陈安,双手掐诀做礼。

“不过说到底,还是要多谢陈道友之恩情。”

“正是有了他不吝传授真法,方才得以让我等有幸能得窥大道门径。”

严华与觉明和尚一前一后迈步入亭,同样也对陈安点头一礼。

“正是如此,我等今日前来,却是要好生谢过陈道友才是。”

正在给众人斟茶的陈安见状摆了摆手,招呼他们各自落座。

“几位道友言重了。”

笑的随和,不以为意。

“如今这世道修行不昌,诸多法脉断绝。”

“若是我等修士若还各自藏着掖着、敝帚自珍,只怕用不了多久,也不等旁人来做些什么......”

陈安摇了摇头。

“怕是这所谓的修行,便会自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几人闻言,皆是心有戚戚。

点头赞同间,纷纷落座。

觉明和尚接过陈安递来的茶水,双手合十,率先开口:

“陈施主,贫僧此番前来,一为道谢,二为辞行。”

“蒙施主赠予失散的《金刚经》上下本,贫僧忙碌日久,近来已将其整理成册。”

“眼下贫僧来这汴梁时日已久又得了这般缘法,此行心愿已了,不日便将起程,回返洛阳白马寺。”

“贫僧之前答应施主必有重谢,自也不会妄言,只是需要回返寺中,和诸位禅师商议一番,还望陈施主等待些时日。”

觉明这便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