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挣扎与商议后,董福祥终于做出了决定。
这一日,风雪稍歇。董福祥率领麾下主要头目和残存的部众,卸甲弃刃,徒步走出山寨,前往刘松山的大营请降。
刘松山早已得报,命大军列阵,军容整肃,既示威严,亦表重视。他本人则按剑立于营门之前。
只见董福祥行至军前,单膝跪地,双手捧上部队名册和印信,声音沉痛而洪亮:“败军之将董福祥,不识天威,抗拒王师,罪该万死!今率众归降,恳请刘军门收录!我等愿效犬马之劳,戴罪立功!”
刘松山大步上前,并没有接过印信,而是伸出双手,亲自将董福祥扶起:“董壮士深明大义,迷途知返,率众来归,此乃朝廷之幸,亦是陕北百姓之福!左帅早有明令,只要诚心归顺,便是我等同袍!何罪之有?今后我等并肩作战,共平乱世,博他个封妻荫子!”
此言一出,不仅董福祥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其身后那些惴惴不安的部众也纷纷松了口气,甚至有人感激涕零。
刘松山当即下令,杀猪宰羊,犒赏归降将士。
瓦窑堡的雷霆一击,与董福祥的最终归顺,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迅速扫清了陕北最大的障碍。左宗棠“剿抚兼施”的策略大放异彩,刘松山的骁勇与魄力更是令人惊叹。消息传至平凉大营,左宗棠抚须良久,终露笑意,对幕僚道:“寿卿此役,打出了我军的威风,也打出了西北的转机!陕北定矣!”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寿卿这抚谕也做得恰到好处。接下来,该老夫见一见这位董魁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