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年关。洋商们果然撑不住了,主动要求重新谈判。这一次,胡雪岩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生丝公所要设立中国人担任的副会长,所有交易必须使用阜康钱庄的银票。
这不可能!查顿拍案而起。
那就继续耗着。胡雪岩淡定地品着茶,反正我的丝厂可以停产整顿,不知诸位的轮船能不能空着舱回欧洲?
经过又一轮激烈较量,洋商最终接受了大部分条件。光绪九年开春,上海生丝公所正式挂牌。挂牌那天,胡雪岩特意请来了湖州、南浔等地的蚕农代表。
从今往后,咱们中国人也能在生丝价格上说上话了。他激动地说。
老蚕农沈老爹颤巍巍地捧着一篮上等蚕茧:胡先生,这是咱们湖州最好的蚕茧,请您收下。
望着这篮洁白如玉的蚕茧,胡雪岩不禁感慨万千。这场商战,他损失了巨额钱财,但却为中国商人争得了尊严。更重要的是,他摸索出了一条与外商较量的道路。
然而,这场商战的余波还未平息。一天深夜,胡雪岩接到密报:怡和洋行正在暗中收购江浙一带的桑园,企图从源头上控制生丝生产。
果然不出所料。胡雪岩冷笑,传我的话,立即启动桑园计划,不惜代价保住我们的桑园。
与此同时,他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派遣一批年轻学徒远赴意大利学习最新的丝绸纺织技术。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生丝原料,还要发展丝绸成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洋商的控制。
春日暖阳下,阜康丝厂的烟囱依然冒着黑烟。但这一次,烟囱下忙碌的工人们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终于站稳了脚跟。
而胡雪岩,这个出身寒微的一代红顶商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在他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用朱笔标注着丝绸之路的路线。也许有一天,中国生丝将再次沿着这条古老的道路,走向世界。
这场商战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更大的风云还在后头。胡雪岩知道,与洋商的较量远未结束,而新的挑战,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中国工商业的崛起,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已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