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薪火相传

三天后,王德榜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城。在左宗棠府邸,两位老战友相见,不禁相拥而泣。

“朗青啊,”左宗棠拉着王德榜的手,“南疆局势危如累卵。法国人得寸进尺,欲壑难填。你在广西多年,熟悉边情,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德榜肃然道:“末将愿往!只是军费、粮饷、器械,这些都是难题。”

左宗棠微微一笑:“这些你无需担心。老夫既在军机处,自当为你筹措。”

在左宗棠的力主下,清廷终于下定决心继续抗战。王德榜很快在湘中募得精兵八千,号“定边军”,开赴广西边境。

临行前,左宗棠亲自为将士们送行。他举起酒杯,朗声道:“诸君此去,关系社稷安危。望你们继承马尾烈士遗志,扬我国威!”

与此同时,在福州,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建了昭忠祠。祠内立碑记述海战经过,碑文最后写道:“诸君慷慨捐躯,虽败犹荣,其志可嘉,其节可风。”

每年潮水退去时,江底的战舰残骸依然可见。当地渔民经过时,都会撒下一把纸钱,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忠魂。

而在京城的左宗棠,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取出当年在船政局与将士们的合影,老泪纵横。他知道,马尾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中华民族的苦难还远未结束。这位老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继续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鞠躬尽瘁。

许多年后,当新生的中国海军舰队驶过马江水道,鸣笛向先烈致意时,一位百岁老渔民对孙子说:

“孩子,你听见了吗?这是咱们的海军在告诉地下的英灵:这盛世,如您所愿。”

江风依旧,涛声如诉。而那些为国捐躯的忠魂,将永远活在这片他们用热血浇灌的土地上,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