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咸阳波谲

“此乃臣分内之事,赖大王天威,将士用命,缭不敢居功。”魏缭谨慎回应。

嬴政走到案几后坐下,示意魏缭也坐。“召你回来,一是魏地初定,军政繁杂,王贲武人,需文吏接手,寡人与丞相、廷尉等议了几次,尚无万全之策。你在魏地日久,有何见解?”

这是一个直接的考校,也是将他拉入后续治理决策的信号。魏缭早有腹稿,沉声道:“大王,魏地地处中原,民风不似赵地彪悍,然文教颇盛,士人众多。臣以为,当刚柔并济。一方面,需强力推行秦法,设郡县,迁贵族,毁其宗庙祭祀,破其旧有秩序,此乃‘破’。另一方面,或可适度吸纳魏地士人中有才识、愿归附者,入秦为吏,或于地方为佐吏,使其看到晋升之途,缓和对立。对于普通庶民,当尽快恢复生产,轻徭薄赋数年,使其得享统一之利,方能真心归附,此乃‘立’。破立结合,方是长久之计。”

他没有直接提及泗水郡守的人选,但“吸纳魏地士人”、“刚柔并济”的观点,显然与李斯可能提出的纯粹以秦吏、法家酷烈手段治理的思路有所不同。

嬴政不置可否,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吸纳六国士人……李斯曾言,此辈心怀故国,恐非真心,用之反生祸患。”

“故国已亡,心存幻想者,自是隐患。然,天下英才,并非皆愚忠于旧主。大王若能示之以诚,予之以利,许之以前途,则多数人自会做出明智选择。如李斯丞相,亦非秦人,然其对大王、对大秦之忠心与贡献,天下皆知。”魏缭巧妙地将李斯作为例子抬了出来。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似乎对魏缭的机辩颇为欣赏。他话锋一转:“玄姬禀报,李斯曾派使者至军前?”

该来的终究来了。魏缭心中凛然,知道这才是今日觐见的核心之一。他坦然道:“确有此事。丞相使者言及,关心前线战事,并提醒臣谨言慎行,勿负大王信任。另,提及若获重要人物或物品,需报由丞相府统一处置。”

他将使者的话原样复述,不加任何个人评判,但其中的意味,嬴政自然明白。

小主,

嬴政沉默了片刻,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良久,他才缓缓道:“丞相亦是操心国事。然,内外有别,军前之事,自有法度。你所获之物,直接呈送寡人,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