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咸阳波谲

一句话,轻描淡写,却明确了界限,也肯定了魏缭的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李斯的不满,更像是一种帝王平衡术的体现。

“臣明白。”魏缭躬身。

“泗水郡,地处要冲,连接楚地,郡守人选,至关重要。”嬴政终于提到了这个敏感话题,“李斯举荐其门客,你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提问。直接否定丞相举荐,是挑衅;盲目赞同,又违背自己之前的理念且可能埋下隐患。

魏缭深吸一口气,道:“臣远离咸阳,对丞相所荐之人才能品性,并不了解,不敢妄议。然,臣以为,泗水郡新附,民心思变,且直面强楚。郡守之人,需兼具治民之能与御敌之才,更需对大王绝对忠诚,行事稳健,能抚能战。若丞相所荐之人确有此能,自是可堪大任。若……稍有不足,则恐误了大王东出大事。”

他滴水不漏,既未反对,也未支持,只是强调了该职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选能力的高要求,将评判的标准和最终决定权,巧妙地交还给了嬴政。

嬴政深深地看了魏缭一眼,似乎要将他看穿。“寡人知道了。”他并未表态,结束了这个话题。“你一路劳顿,先回府休息。明日大朝,议定魏地后续事宜及对楚方略,你需出席。”

“臣,告退。”魏缭知道,第一次觐见就此结束。他得到了肯定,也表明了立场,但更深的水,还在明日的大朝,以及那未知的、由李斯主导的“议定”之中。

退出偏殿,走在咸阳宫漫长的甬道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宫墙巍峨,隔绝了内外。墙外是即将被纳入版图的广袤疆域,墙内是无声却更加惊心动魄的博弈。

他知道,自己已正式踏入了帝国权力场的暗流中心。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而那个关于泗水郡守,以及更多未来官职人选的争夺,才刚刚开始。咸阳的波谲云诡,远比大梁城下的洪水,更加难以揣度。